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研究
2015-09-16王奕霖孟晓蓉
王奕霖 孟晓蓉
【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明显加快,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随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这必将对银行产生更强的倒逼力量,促使其加快金融创新,并将对中国当前的金融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届时,新的模式将得以创造。而当前,在金融业改革中被寄予厚望,就是资产证券化:首先,借助对银行庞大的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来将中国融资结构中比重过大的间接融资置换为直接融资,改变中国的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其次,通过资产证券化,构建银行新的盈利模式,来化解利率市场化对传统存贷差盈利模式的冲击,建立中国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资产证券化 银行业改革
一、前言
1996年至今,中国一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先后逐步实现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最后一步,即存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2014年以来,随着央行采取存款与贷款的非对称性降息,并不断加大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区间,中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在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极大地缩小了银行的存贷差,中国利差依赖型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而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银行盘活银行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强银行资产管理能力,转变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国家对资产证券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正快速成长起来,以作为改革中国银行业,变革金融结构,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重要工具,我们有必要对其加以研究分析。
二、资产证券化含义与运作原理
(一)资产证券化定义、分类
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只要采取证券资产的资产运营方式,就是资产证券化。其一般包括实体资产、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现金资产的证券化。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则特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2.资产证券化的分类。资产证券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与资产支持证券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
图2-1 资产证券化产品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资产证券化网。
(1)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MBS是特指基于住房抵押贷款而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它又根据住房抵押贷款的发行类型是居民住房还是商业地产,可以进一步细分为R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MBS(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2)资产支持证券ABS
ABS是除MBS以外的资产证券化总称,ABS大致可以分为狭义ABS与CDO(担保债务凭证)两类。前者主要针对一系列的同质资产,如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证券化,而后者主要是针对一系列的债务工具,如高息债券、银行贷款等证券化产品。CDO又可根据债务工具的不同分为CBO(担保债券凭证)和CLO(担保贷款凭证),前者以一组债券为基础,后者以一组贷款为基础。
(二)资产证券化主体与交易流程
1.资产证券化的主体。(1)发起人:即资金的需求方,融资方,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2)特定目的机构或特定目的受托人(SPV):特殊目的实体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所在,特殊目的实体接受发起人转移的资产,并据此构建资产池,实现与资产证券化发起方的破产隔离,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它是实现破产隔离是关键。(3)信用评级机构。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往往十分复杂,需要权威评级机构予以分析评估进行评级,从而方便投资者进行投资。例如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4)信用增级机构。为了提高资产证券化的吸引力,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会通过设立一些信用增级机构通过担保的方式来提升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并为此要收取相应担保、保险费用,当证券出现违约时该机构要承担对投资者的赔偿责任。(5)承销商。承销商是指负责对资产进行证券化设计,并对证券化产品承销发行的金融机构,一般是商业银行。(6)服务商。服务商对资产项目及其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监理和保管,负责收取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保障资金足额及时到账,服务机构通常由发起人担任。(7)受托人。为保证资金和基础资产的安全,特定目的机构通常聘请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和资产的托管,托管资产组合以及與之相关的一切权利,代表投资者行使职能。
2.资产证券化流程。(1)构建资产池:资产证券化发起方,应根据自己的融资需求,选取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剥离、整合构建资产池。(2)组建特殊目的机构SPV:将资产池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SPV对资产进行重新整合,这一过程又被称为资产的真实出售过程。(3)对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与增级。SPV会对资产进行评级,为了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SPV还会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包括内部增级与外部增级。(4)发售与支付。SPV在承销商的帮助下发行证券,向投资者进行融资活动。等到销售完成之后,SPV把发行所得按照约定好的价格支付给发起人,同时支付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用。(5)对资产池实施续存期间的管理和到期清偿结算工作。资产证券化成功之后,SPV聘请受托机构和服务商等专业机构对资产池进行管理,主要工作包括收取资产池的现金流,账户之间的资金划拨以及相关税务和行政事务。
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低利差”时代,帮助和促进商业银行转型,从传统的利差依赖型银行转化为资产证券化收费性银行
存贷利差型银行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存贷利差。而发放收费型银行其收入的来源是资产证券化发放费。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业务单一,依靠利差的银行的盈利能力将愈加堪忧,传统银行业必须转型,行资产证券化显然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很好地转型方式——从利差依赖型银行转变成资产证券化收费型银行,届时,中国的投资银行将会出现。
(二)改善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我国目前间接融资的比重大,直接融资比重小,这造成中国金融系统的低效率。资产证券化是间接融资发展出来的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不再对直接融资产生阻碍,间接融资可以随时转化为直接融资,因此它视为提高中国金融市场效率,防范银行风险的破题之举。
(三)金融创新助力银行直面“金融脱媒”
随着股市、资产证券化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的现象将更加严重,大量资金会进入其他资本市场。银行必须直面存款流失,大规模融资困难的挑战。资产证券化显然能帮助银行加快资金流动,盘活存量资金,进而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
(四)提高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
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表内资产转化为表外资产,虽然依旧运作大量资产,但实际上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却缩小了,并且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不流动的信贷转化为流动的货币与货币等价物。调整了资产的配置,增加了资产整体的流动性,同时自身风险资产的规模,也会下降。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可以显著地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
(五)分散银行风险,解决银行期限错配问题
在间接融资为主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的风险在银行内部堆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斷扩大,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自身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转移,从而由全社会共担。如此,风险被从银行转移出去,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与负担。另外,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银行将不同期限的同质的信贷资产打包加以证券化出售给投资者,较好地解决了期限错配的问题。
(六)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资产证券化会打破存贷差的银行盈利方式,存贷差会逐步缩小,市场利率会降低,另外,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绝好的解决方法,但当前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依然较高。随着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关法规的健全,相关税收及手续费的降低,以及资产市场化市场的成熟,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四、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国现在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规仅仅有《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等一些部门规章。权威、全面的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规范尚未出台。这显然是阻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
(二)市场规模小,产品数量与种类少
中国资产证券化虽然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由于发展较晚,基数小,且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发行规模、产品数量与种类都较少。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年ABS发行量占全国债券市场发行量的比重十分小。
图4-1 中国历年资产证券化规模(2005~2014)
资料来源:中国资产证券化网。
表4-1 中国资产证券化规模与债券市场规模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资产证券化网。
(三)流动性不足
中国资产证券化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主体匮乏,交易种类少,造成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不足,大多数银行选择彼此互持,且持有到期,流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银行拿出资产证券化均为优质资产,收益率较低,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另外,我国对金融机构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限制,交易主体匮乏,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流动性不足,同时,做市商及回购机制的缺乏,也致使现有市场流动性较差。
(四)市场分割
因受分业监管体制的限制,资产证券化被割裂为两块,一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二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两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各自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审批,在不同的交易场所上市流通,适用不同的监管规则。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流通,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流通,这导致市场分割,不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投资产品选择,也不利于产品的创新与流动性的增强。
五、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建议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面临着法律制度不健全、流动性差、交易不活跃、投资者结构不完善、市场规模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加快资产证券花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监督机制的完善
必须注意到,中国目前的法律基础严重不足,仅仅用一些部门规章来进行处置,显然是不足的,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能覆盖全部业务的法律规范。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告诉我们,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完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趋利避害,把金融创新的破坏性降低。
(二)减低政策性门槛,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提高发行规模
最近,国家在审慎的基础上,确实加快了资产证券化的门槛,从审核制到备案制再到注册制,政策性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相比于中国的信贷市场,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规模还是太小,中国要进一步降低门槛,降低资产证券化成本。加快资产证券化发行速度,助力银行转型。
(三)优质信贷资产先证券化,不搞再证券化
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资产证券化初期,相关制度不健全,正处于摸索阶段,中国应坚持优质资产证券化,快速扩大规模。再证券化会复杂化证券化产品,且中国目前有足够的存量可证券化资产,再证券化尚无必要。
(四)基础资产防控风险,坚持风险共担
由于银行的逐利性,可能会激发银行资产证券化,放松风险控制,可要求银行保留一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共担,从而可以激励银行,防控风险。
(五)构建完善的投资者结构,建立统一市场
金融创新往往会模糊市场边界,美国就因此产生银行的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会出现相似的规律,我国应改革目前银行、企业资产证券化分割的局面,建立统一大市场,这将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
六、结论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不断加快,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将大为增加,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将难以持续。中国银行业亟待改革。
中国长期以来的统治金融的方式,对过去一段时间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造成了当前金融系统的低效率,金融改革长期得不到突破,业务创新一直是一种低水平的伪创新,甚至借此收取大量的不合理的手续费。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利率管制造成的市场形态,随着中国经济中,金融效率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加快银行业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破除银行的利差依赖的盈利模式。改革不是破坏,而是改良、革新,在终结一种模式的同时,必须找到另外一种模式。这种思路就是中国“增量改革”的思路。在体制外培育新的模式,完成逐步过渡。当下,这种创新性的模式正逐显现:那就是资产证券化。
中国当前的现状是,市场风险在银行堆积,银行资产负债表空前巨大,资金大量沉淀,银行的考核压力也十分巨大。而资产证券化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以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化产品,可将银行信贷资产出表,盘活银行存量资金,实现收缩资产负债表。资产的流动性将大为改善,资产的管理能力将增强,期限错配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盈利模式将得到转变,传统的利差依赖模式让位于资产证券化收费模式,并且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相当于把原来的间接融资置换成了直接融资,将对中国的融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解决中国的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且随着资产证券化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显现,以及相关法规的健全,资产证券化的低成本融资优势将逐步显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待金融创新,既要发挥其好的一面,也要加强尽管,防范其破坏性的一面。当前,中国金融业加快变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更要做到发展与监督并重,坚持优先优质资产证券化、不再证券化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以更强的使命感来推进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
参考文献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N].钱江晚报,2015-3-20.
[2]刘元根.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5):12-16.
[3]中国资产证券化年度报告[R].中国资产证券化月刊, 2014-1(8):1-24.
[4]邹晓梅,张明,高蓓.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15-24.
[5]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若干意见[J].兰州大学学报.2014-5(3):111-115.
作者简介:王奕霖(1992-),男,汉,山东烟台人,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孟晓蓉(1993-),女,汉,山东滨州人,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