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5-09-16梁萧

时代金融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定价商业银行

梁萧

【摘要】2014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三次降息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利率市场化会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但利率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本文根据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定价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2004年10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幣贷款利率上限,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以下浮。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进入了“管住上限、放开下限”的阶段,而贷款利率则进入了“管住下限、放开上限”的阶段,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开了关键的一步。2012年6月7日,央行宣布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允许机构类存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在首次放开存款利率限制的同时,贷款利率下限也由原来的基准利率的0.9倍调整到0.8倍。这一举措不仅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同时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突破性进展。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央行连续三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倍、1.3倍再上升到1.5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连续扩大,直接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利率自主决定权,同时也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性阶段。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

(一)存贷利差收窄,利润空间压缩

一方面,存款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存款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加大。2012年至今,央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标准由10%上升到50%,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纷纷将利率一浮到顶。另一方面,贷款市场的竞争促使对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逐渐下降。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收入中利息收入占比较高,而存贷利差的缩小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减少,对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构成冲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罗熹曾提出,“利率市场化将降低银行利润增速,利润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1]

(二)利率定价难度增加

在基础利率有限范围内浮动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有限,银行之间的竞争手段主要为非价格竞争,主要是靠服务质量、科技实力、营销能力等措施去拉拢关系型客户,以抢占市场份额,赚取利润。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一定程度上将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定价能力成为提升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金融创新成为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利率的定价不仅涉及市场判断、战略决策、经营目标等宏观因素,还与供求情况、信贷风险、成本费用密切相关,对资金的分配、资金价格的掌控将成为关键因素,这些对于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增大,利率的期限结构也会更加复杂。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会推动市场实际利率的上升,将会加大逆向选择的风险,以信贷市场为例,企业一般对贷款项目的收益、风险比较了解,而银行则处于信息劣势。在利率管制较多的情况下,市场实际利率水平较低,银行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大型企业等低风险客户,并可以要求贷款者增加抵押物以降低贷款风险。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实际利率较高,风险较低的借款企业由于不愿承担高昂的利息成本而转移融资形式,高风险的借款人则更倾向于向银行贷款。与此相同,在贷款项目上,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会逐渐退出,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的占比将会极大增高。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甄别风险的能力不高,则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应对策略

(一)培育良好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市场主体共同培育良好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必然会引起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储户,降低贷款利率发放贷款。为防止过度或恶意竞争扰乱金融市场,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需要共同建立银行同业定价协调机制,并发挥规范的shibor对市场的基准主导作用。同时,各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网点结构布局、业务和盈利模式、客户群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定价策略和经营策略。在当前严控流动性风险,信贷管理实施“总量控制、节奏均衡、结构合理”的政策指导下,商业银行要有效实施运用好定价区间和利率浮动范围,提高自身的利率定价能力和利率管理水平。[2]

(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减少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中间业务作为一种代理业务,不涉及银行表内资产负债,是一种非利息收入,风险较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间业务因不含利率风险而可以起到缓冲剂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经营水平越高的商业银行,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越高,有关数据表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远超过50%,而我国大部分银行还不到20%。我国商业银行要从理念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快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努力创新,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培育稳定客户群,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不仅可以弥补由于利率市场化推进而造成的利差收入缩减,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性。

(三)有效规避和化解利率风险

一方面要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加快建设完备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商业银行大多设置由专职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直接对高级管理层负责,以此来确保从事利率风险测量的具体岗位和职责细化和明确,保证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在利率风险衡量、监测、报告与前台部门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即前台部门为监测部门提供基础数据,并就监测部门的监测情况来合理运营和操控,而监测部门则定期向高级管理层反馈风险情况,高级管理层再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由于利率准确预测和缺口匹配的难度,表内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大功能就是转移金融风险,可以通过表外管理法来实现其价值。同时,即使能够准确预测缺口,也可以通过利率衍生工具加以对冲。

参考文献

[1]张建波.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10).

[2]韩松.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罗熹.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经营转型[J].商业银行,2013(3):21.

[4]李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及建议[J].现代金融,2013(1):14.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定价商业银行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帮爸爸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