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呼唤体验学习

2015-09-15严亚雄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反思

严亚雄

[摘 要]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之中,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和理解知识。如何让学生真正在体验中学习,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 学生 学习 体验 克 千克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27

问题的提出:

重体验、重探索、重过程,可以说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走进生活世界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观察、测量、画图与比较等活动,既能在实际操作和思考过程中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又培养了分析、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并在多次体验和亲历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概念。“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体验学习,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能使学习进入一种生命的状态;体验学习,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进生命成长的需要。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和理解知识,既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理念,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在亲历中建立概念呢?

“千克与克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并在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的同时,知道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可设计猜、掂、比、称、说等活动,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运作,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亲历体验较缺乏。学生尽管在购物中对质量问题有所接触,但毕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由于建立千克和克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进率的教学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为此,笔者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力求对以上问题有所改进,重新设计本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

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情绪高涨):想!

师:根据我的提示来猜猜吧!提示1,它可以吃。

生1:我猜是饼干。

生2:我猜是饮料。

师(微笑着摇头):提示2,这是一种调料。

生3:是味精。

生4:是食盐。

生5:是白糖。

……

师:想知道答案吗?一起看。(多媒体出示食盐和白糖各一袋,猜中的学生很兴奋)

二、情境引入

师:请你们再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

生6:我觉得食盐重一些。

生7:我认为白糖重一些。

生8: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认为它们可能一样重。

师: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吗?

生9:称一称!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10: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这样就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了。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来,请你读一读。(出示几个物品包装上标示的重量)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谁再来读一读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重量?(生答略)

师:刚才你们读到的克和千克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

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种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生答略)

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不统一?(生答略)

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种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仅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别的办法试一试?(生答略)

师:我们不如同时将物品拿在手上,看能不能感觉得出来。谁想来掂一掂?(生上台掂一掂)

三、认识秤

师: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怎么办呢?

生11:可以用秤来称。

师:是啊,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你还认识别的秤吗?你在哪里见过,能介绍一下它的作用吗?(生答略)

师(课件出示天平):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天平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针在中间。

师: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边物品的重量重一些,那我们为什么不请它来帮忙呢?

(操作演示:把一袋食盐和一袋白糖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只盘子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

师:结果怎么样?谁稍微重一些?为什么?(生答略)

师:天平不仅可以比较出物品的重量,还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课件演示)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还可以移动游标,最后砝码的重量加上游标所指的数量就是物体的重量。

四、认识1克

师:你知道1枚2分硬币有多重吗?先将1枚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再互相交流一下感觉如何。

生12: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师(课件演示):让天平告诉我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吧!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枚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

生:1克。

师:1克的重量很轻很轻。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1克?(生思考后回答)

五、认识1千克

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生答略)

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包装袋上的标示。(课件出示一包盐重500克)一包盐重500克,两包有多重呢?

生:1000克。

师:就是这两包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现在你们发现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板书1000克=1千克)

师:把1千克的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师:两袋盐重1千克,这里有一大包萨其玛也是重1千克,将它们分别拿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生:一样重。

师:对,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师:那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生答略)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千克?

六、行动应用

1.填写质量单位。(略)

2.数学日记找错误。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3.学生阅读。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重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新授课,旨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质量单位不同于长度单位的建立,不能靠观察得到,而要靠体验形成。体验是经历中充满个性色彩的一种形态,是一种具有生命意识的经验。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力亲为、亲手实践、亲身体验。

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如上述教学,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再以学生天天都能接触到的实物入手,通过称重量、掂重量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整个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从1克到1000克的逐一认识,都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自我感受。这样教学,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天地,让他们的思维在指尖上舞动,又能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数学知识,还有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最深刻的了解。

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品尝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设计一些有层次性、过渡性的题目,由简到难,并增加对比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传授新知(克和千克的认识)、巩固旧知(长度单位)的目的。

总之,本节课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有动手实践的行为体验,更有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的心理体验;不仅有自己的直接体验,更有分享同伴的体验,很好地实现了有效的数学学习。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反思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