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清障”式探究教学初探
2015-09-15刘姝弘
刘姝弘
摘要:实践表明,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无法自行分析、解决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欠缺技术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做出努力。但由于对学科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科特点把握得不够准确等原因,教学呈现模式化和僵化的现象。特别是探究式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技术的学习湮没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形成了流于形式、无效的探究,技术思想和方法没有得到落实和提升。为此,本文提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清障”式探究教学,旨在通过这种创新型探究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及针对性,进而加强对学生技术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清障;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7-0050-03
● “清障”式探究教学的由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教师注重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等已成为教学常态。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讲,对学生技术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仍是短板。虽然许多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但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却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从而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常处于模仿和僵化的状态。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清障”式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清障”式探究教学,通过主动设置的障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清除障碍,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技术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清障”式探究教学的内涵
1.“清障”式探究教学的涵义
“清障”式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设置一些陷阱,形成技术障碍,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自主探究、清除障碍,着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清障”式探究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为学生人为设置一些“障碍”,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清除障碍、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这里的“障碍”,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困难”,强调的是“人为”设置。清除这些障碍其实就是让学生亲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过程,在清除学习障碍的过程中开展教与学,从而强化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以实际操作问题为线索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技术运用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
2.“清障”式探究教学的主要作用
“清障”式探究教学的主要作用包括五个方面:①帮助学生深入认知使用某项技术时易出现的普遍性错误,优化技术的支撑作用;②使学生熟悉信息技术操作的一般规律,提高技术运用技巧;③用于测试和评价学生对某技术点掌握的程度,考核技术点的落实;④促进学生积累操作经验,为创作作品储备相应的方法与技术;⑤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问题意识,锻炼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清障”式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是能够真正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同时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
“清障”式探究教学正是依据上述理论构建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清除障碍;②教师预设障碍、对学生在清障过程中进行的引导和指导以及帮助学生反思总结等,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③强调学生要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进行知识建构、解决问题;④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遇到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和可能,并通过反复实践努力加以验证,从而清除障碍,体验成功。
2.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从做中学”简单说就是通过做事情来学习。杜威强调,教给学生既有的学科知识对学生经验的改造没有什么意义,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获取经验。学生只有处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亲自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算是真正的思维。“清障”式探究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设计的,它注重创造条件(如设置障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积极地思维,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信息素养。
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因此他从思维五步法提出了教学法的五个阶段,简单说即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以及验证自己解决问题的设想。“清障”式探究教学的主要实施步骤也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设计的,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 “清障”式探究教学的主要特征
普通的教师教学生知识,优秀的教师教学生思考。运用“清障”式探究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障碍逼迫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常规探究教学相比,“清障”式探究教学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故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而不是刻意规避问题。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直面实际操作中的真实问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技术运用环境,提高其对技术的实战能力。通过人为设置的障碍,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增加探究任务的难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 “清障”式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
1.预设障碍
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并在任务中预设障碍。这一步的核心是人为预设障碍。教学实践表明,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碰到的问题越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将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者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可能会因此丧失碰到问题的许多机会,也就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因此,“清障”式探究教学特别强调障碍的“人为”和“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
2.遇到障碍
这一步是教师根据预设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让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遇到预设的障碍,形成实际的问题情境。
3.自主分析
这一步要求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找出原因。“清障”式探究教学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指导,但切不可越俎代庖。
4.清除障碍
根据原因清除障碍,解决问题,体验成功。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和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绝不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就违背了设置障碍的初衷。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练,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发展,学生才能逐步消除畏难情绪,激发探究热情,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5.自我反思
本环节注重的是反思和方法梳理。清除障碍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帮助学生反思清除障碍的过程,聚焦问题,提升认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操作中的一般规律或方法,促进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 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涉及多个信息技术专业领域的学习,其中诸多技术的学习都可以使用“清障”式探究教学。下面以“网页制作”为例进行“清障”式探究教学。
网页制作是重要的信息加工表达方式,其中对相对路径的理解、认识建立站点的重要意义、避免图像无法显示、超链接无效等都是学习的难点。在制作网页的学习中,“清障”式探究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预设障碍。第一节课让学生学习制作几个简单的网页,然后要求学生提交网页,但故意不让学生提交插入到网页中的图片文件。②形成障碍。第二节课将第一节课学生提交的网页作业返给他们,学生发现网页中的图片均无法显示,形成障碍。③自主分析。教师提示网页中的图片是以文件形式单独存在的,请学生自行分析问题,找出原因。④清除障碍。教师将图片文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反复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图片文件和网页文件的相对位置关系。⑤总结反思。请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详细讲解相对路径。
人为设置的“障碍”,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较难理解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直观的认识,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 结语
“清障”式探究教学从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而来,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教学成效。运用“清障”式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切实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