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真实课堂

2015-09-15马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导学驱动目标

马璇

“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追寻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为学生创建一种真实的课堂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对学习资源能进行主动地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掌握自学、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主要被运用于技能教学中,但我们却不能忽略在技能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样,我们才不会对“任务驱动法”的使用产生偏差。

● “任务驱动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一节主题是“Word综合运用——制作一张名片”的课堂上,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教师制作了非常详细的任务单与导学单,有如下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1:名片上面要写哪些内容?

生2:你可以看导学单,上面写得很清楚。

教师表示同意生2的观点。

生3马上问:图片插入之后无法移动怎么办呢?

师:请查看导学单。

十分钟后。

生3:老师,还是不会。

师:请仔细阅读导学单。

生2:老师我完成了。

教师总结。

整个课堂看似学生都在参与,可是在课堂结束后,发现能够真正完成作品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对这一节课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即使做出了作品,也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该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层次不同,导致课堂掌控偏差

任务驱动法是通过不同层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布置任务后,掌握程度高的学生在教师讲解第一个任务的时候可能已经做到了后面的任务,而此时,若教师运用控制软件对学生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对于部分没有做出来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听到教师的讲解,但是对于已经做完或者会做的学生,就会感觉在做无用功,此时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对于一个固定的任务来讲,基础任务大部分或者全部学生能够完成,不过当出现有些难度的任务时,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层次,特别是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讲,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也会比较困难。

2.任务层次设计,导致两极分化趋于严重

由于采用分层任务教学,学生每节课上完成的任务程度都不一样,导致在上完一个模块后,学生的知识层次差距很明显,优秀的学生不断挑战高难度任务得到快速的成长,而其他学生就稍显逊色,这样随着课程的深入,课堂两极分化明显,教师把握课堂的难度随之提高,知识层面以及学生对象的分析产生偏差,造成课堂上的困扰。

3.设置不合适的任务,导致学生思路不清晰

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或题目,教师如果通过口头任务进行简单的描述,很容易让学生造成一定的误解,学生也很难完全记住,导致任务容易漏做,或者重复提问。设置任务后,对于一些任务的细节需要教师的解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各不相同,导致以学生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依旧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学教学方式。以致任务驱动法本身的教学意义也发生了改变。

4.任务驱动容易导致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后就认为,任务单可以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于是全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一节课,教师只是做一个旁观者、总结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导地位,但缺少了与教师的互动。

● 导向融合,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回归真实课堂

同样的一节课,另一位教师也运用任务单与导学单相结合的方式,他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任务单以及导学单,提出你的疑问。

生1:我在导学单中了解名片中有自己的姓名、班级。可以加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吗?

师:当然可以。

……

学生根据任务内容操作。

生2:图片插入到文本框中,但无法移动,不能成为文本框的背景,怎么办?

师:有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

师追问:能告诉他解决方法在导学单的什么位置吗?

……

十分钟以后。

生4:老师我完成了。

师:你可以帮助你的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并将你的作品上传至自己的档案袋中。

本节同样内容的课,在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名片的制作,且名片都具有各自的风格。课堂井然有序,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可以说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分析此节课,得出如下策略。

1.任务设置要细小化和多样化

①任务设置要细小化。任务要充分分析学生对象,并根据教学目标而设置,笔者把任务分为三类:基础任务、目标任务、拓展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将宽泛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特点细化成一个个的小任务,基础任务主要是为了巩固旧识,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目标任务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将重难点按照层次化任务布置,清晰且有渐进性。拓展任务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针对提优实施的任务。

②任务设置要多样化。对于学生来讲,多样化的任务可以丰富课堂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进行任务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任务,扩大其思考维度。特别在技术操作上,一个任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操作,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地改变。

2.聘用“小老师”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采取“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学习,尽量避免两级分化现象。任务完成快的学生,在完成必做任务后,充当“小老师”,指导周围同学、小组同学完成必做任务,接下来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这些“小老师”不会再因为计算机被控制而发“牢骚”,而是跟着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进度再次巩固,当教师讲解完毕后,没有完成必做任务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而此时的练习时间又不影响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提高任务,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随之形成。此外,聘用“小老师”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一个小组里互帮互助也是现阶段新课改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小老师”用得好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3.制作任务档案资料

仅依靠布置口头任务或者根据书上的任务教学,学生容易对任务的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对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学习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任务档案,学生直接打开Word文档,就可以知道这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在建立任务档案的同时,教师还要组建提示档案,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提示再次尝试,如果还是完成不了,再去询问同学或者教师。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升,也免去了教师重复叙述任务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立学习网站,将每一节课的任务目标整理归纳,按照教学计划或者课时安排放在网站上,并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在学习档案中,将一个学期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任务打包发放。这样,学生既能够清楚地知道本学期总的学习目标,又能在每节课上通过网络档案自学,在学习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站上,还可以保存、展示自己的作品。当形成一套学习任务体系后,学生不仅可以灵活地使用,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站提高课堂效率。

4.合理地发挥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地位

“任务驱动法”虽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但是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忽略自身的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着任务的改变担当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基础任务中,教师担当鼓励者和任务的布置者,要重视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让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任务努力。在目标任务中,教师要担当协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主要任务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此时教师的角色是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充分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拓展任务中,教师要担当辅助者和拉动者,拓展任务的对象都是教学中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并且要通过鼓励、引导,让学生勇于挑战困难。

任务驱动法让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更加自主化,教师减轻了负担,以任务驱动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归还于学生,此外以任务实质定课堂基调,有效避免了形式化的课堂教学,还真实于课堂。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而在于是否能够打造真实的课堂。

猜你喜欢

导学驱动目标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小导游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