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校徽设计”项目式教学实践
2015-09-15陈莉
陈莉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早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操作技能,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能力。基于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级思维的教育方法。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常使用“半成品加工”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半成品加工”有利于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强化,“任务驱动”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只有技术还不够,与他人沟通、协作以及对事物统筹规划的能力也都很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适时设计一些项目课程,让学生综合自身的能力,在项目体验中得到成长。本文以一节以“校徽设计”为主题的平面设计课为案例,尝试了“项目式教学”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中引入“项目”的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项目”开发的主要环节,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 “校徽设计”项目式教学设计
1.课题背景
我校目前正处于向女子中学转型的建设阶段,我设计了以女校的“校徽设计”为主题的项目体验,对学生来说一是具有真实意义,二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2.知识背景
目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片合成、艺术字设计、形状标志制作等Photoshop基本的设计方法,已经具备了校徽设计项目的技能。
3.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项目开发的主要环节,理解项目规划在项目开发中的重要地位,能够根据实际项目完成规划书;能够综合运用图像合成的基本技能,掌握校徽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为女校设计校徽的项目体验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促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图像处理的兴趣以及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提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素质。
4.课程安排
项目体验与简单地完成任务不同,涉及的环节众多,因此本次课需要两节课连堂,这不仅在时间上给予了保证,还保持了项目开发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第1课时主要任务是领取项目、分析项目、组建团队并完成项目规划书,第2课时则要按照规划书的内容按时完成项目作品,并完成项目评价。
5.学习形式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体验学习,这也是与“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的不同之处,“任务驱动”旨在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而项目体验更强调合作精神,在共同的目标下发挥各自所长,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开发任务。
6.教师要求
这次项目体验课不同于常规课堂的特殊之处还在于设计了两位教师同堂授课,以前我们在课堂里只强调学生的合作,而此项目体验中也能体现出教师的合作。为了凸显项目的真实性,并且为学生营造与客户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需要一位教师扮演客户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在沟通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另一位教师则是担任顾问的角色,指导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项目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 “校徽设计”项目式教学过程
根据项目流程,本堂课分为“确定项目、项目分析、组建团队、项目规划、项目开发和项目展示与评价”六个环节。
1.确定项目
首先让学生亲临一场项目招标会,由客户身份的教师抛出项目: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正在建设全市第一所女子中学,目前校舍建设已基本完工,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今天我们拿出校徽设计的项目进行招标,希望能有团队设计出出色的方案。然后教师简单地给学生介绍学校相关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和远景规划等项目背景,也对项目需求作一些简要说明。最后还要给学生留有提问交流的时间,这也是学生首次以设计师的身份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机会,这是项目开展的第一步,通过沟通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沟通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该环节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沟通能力很强,很会找重点。例如,有的学生问道:新女校学生的校服是什么颜色、什么风格?女校课程体系中有哪些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特色课程?新时代的女校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女性人才?……
2.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环节需要作为顾问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项目开发的要点,让学生了解校徽的设计应该从哪几个层面入手,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团队分工。教师对学校现有校徽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一则可以通过现有的方案解析了解校徽的设计要考虑到外观形状、主体图案、色彩含义等方面,还要考虑到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等;二则也可以从上一版校徽的设计里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从而降低学生设计上的难度。
3.组建团队
根据项目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组建团队。要求4人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组合,并选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分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团队的含义,做项目并不等同于简单地完成课堂任务,项目通常规模较大、涉及的方面多,运用的技术、知识也广,所以通常需要一个团队来合作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是项目成功的组织保障,其使命就是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项目团队是因项目而产生的临时组织,也将随着项目的完成而解散,项目负责人则是项目团队的核心领导,要求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书是项目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项目规划书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规划。正规的规划书是很详细严谨的,本节课的目的重在体验,所以我们尽量降低难度,给学生一份精简的项目规划书模板,让学生了解项目规划书的主要构成及作用。项目规划书是在第1课时各团队要拿出的主要成果,除了要完成项目名称、项目需求、成员分工、开发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内容,还要拿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及手绘草图。所以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规划书模板是纸质的,一是为了节省学生的输入时间,二是为了学生能将思路及时记录成手绘草图。此时,作为客户的教师要对各团队的规划方案及时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设计方向,并进一步理解项目规划书在项目开发中的意义。
这里我使用iPad移动设备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拍照、收集各团队的构思方案及手绘草图,然后通过iPad的无线投影功能及时将各团队的方案展现出来,逐一点评。而且跟学生强调,方案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而是要符合客户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握准客户的需求。对于各团队设计的方案中不符合客户需求的地方都直接指出,希望他们能及时修正。
5.项目开发
项目开发是第2课时的重点,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环节,其他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在开发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教师则需要预先设计好各种帮助渠道。
①技术顾问的指导。在开发过程中作为顾问的教师需要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在全班进行强化,如环绕文字的方向问题等。
②客户的进一步沟通。作为客户的教师需要在各团队之间巡回查看,与各团队进行面对面沟通,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上的难题。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沟通在项目开发中的重要性。
③慕课平台的技术帮助。在项目开发中运用到的技术知识点很多,不同团队的设计风格不同,需要的技术也不同,而顾问教师的课堂解答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考虑把与本项目开发有关的技术解析都做成微课,并放在慕课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6.项目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是本课的高潮,设计恰当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交作业的热情。根据本节课的作品特点,我设计的评价方式有如下特点:
①利用慕课平台提交作品。本节课所要交的作品包含一张方案效果图片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并通过慕课平台上传提交,类似于BBS讨论贴回复的形式,每件作品占一层“楼”,这样便于全班集中查看评价,一目了然。
②以“点赞”的方式进行全班互评。“点赞”源于微博、微信中的一种评论方式,是“微”时代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因此,当我把这种方式引入到课堂的评价中时,立即被学生接受,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提交作业的积极性,不仅作品能及时上传,而且学生们还互相拉票求赞,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③各小组汇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每个团队上台解析方案的机会,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安排“赞”数排名前5组或前10组的团队进行汇报,这也是为下一轮评价做准备。之前介绍过,各团队的作品以讨论贴回复的形式发布,每个团队占一层“楼”不仅便于查看内容也便于“赞”数的统计,慕课的统计功能可以将各团队的作品按“赞”数进行排序,这样很容易看出各队的排名情况。接下来给每队3分钟的汇报时间,每队派一位代表来解析各自方案的设计理念、图案象征、色彩含义等内容,也为下一轮评选拉票攒人气。有的团队作品乍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经过小设计师们一番解说又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④第二轮全班投票,评选本节课的中标方案和最佳设计师。评价环节再次被推向高潮,进行汇报的团队作品中再次利用“点赞”的方式进行投票,以选出本次招标会的中标方案和最佳设计师。为了增加项目的真实性和体现学生们的作品价值,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经投票评选出的中标方案将被上报到学校,并有机会同其他班级以及公司团队胜出的方案进行最终PK,说不定本节课的中标方案将来就能被采纳为新女校的校徽。而且本节课的中标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将当选本节课的“最佳设计师”,并发给证书以兹鼓励。这个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体验了成果展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团队如果光有好的技术而没有展示表达的才能也是不行的,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表达出来打动客户也是没用的,所以本节课的评价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谁的作品优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如何在竞争中胜出。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引入项目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技术做出真正实用的项目。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项目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开发和项目展示等诸多环节,还要组建团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客户沟通。所以,我希望通过一次项目体验能够让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和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规划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技能和素养都得以锻炼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