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隐性能力培养
2015-09-14杜庆
杜庆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隐性能力培养
杜庆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工学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隐性能力。以岗位定制、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三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侧重点的培养学生的隐性能力。从观念、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确定隐性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职业院校教师应更新思想,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能力观;应构建穿透与渗透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搞好课程设计,布局隐性能力教学内容;开展工学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将隐性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课堂内外。
培养模式;隐性能力;策略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合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按照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培养和造就适销对路的职业能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竞争力、适应力、发展力等的隐性能力,才能凸显职业教育的魅力,展现高水准的教育质量。
一、职业人的隐性能力概念界定
对隐性能力概念的诠释和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归结起来,隐性能力是被赋予了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内涵。笔者将隐性能力定义为自信力与意志力、竞争力与适应力、创新力与创造力、发展力与合作力、领导力与影响力。自信是成功必须的心理素质,有了自信还要有意志有毅力出色完成任务。因此,自信与意志是做事成功的首要素质。适应力是指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新岗位,有效解决问题消除障碍,并在完成任务时,能有效选择和监控策略的能力,具有适应力才会具有竞争力。创新力是指在方法、技术、理念上的突破现状、独辟蹊径并不断超越的能力,它是决定竞争力大小的核心因素。创造力是创新力思维的体现和表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力是自我开发、突显潜质,使职业生涯拥有发展机会的能力。合作力是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它与发展力相辅相成。个体的发展力终究会在团队中体现。影响力是指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是一种组织和领导能力。它是职业人隐性能力的较高能力,是发展力与合作力的高层次体现。
二、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对隐性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分析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工学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隐性能力,是现代社会赋予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辨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及其对隐性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利于在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学生获取不同的隐性能力。
以下仅以岗位定制、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三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别分析通过三种不同模式的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隐性能力,以及由于培养模式的特征和方式各异,而导致的有可能受限的隐性能力,从而针对不同的培养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一些弱势能力的培养。
“岗位定制”是指针对某些岗位对技术技能水平的要求,由职业院校按照从岗人员岗位资格和标准而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和技术技能的专业性。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校,学校注重的是知识的专业化、技能的高超化,在培养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相对高深,增强了岗位的无可替代性,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力,提升了竞争力。那么,学生如果想永保这样的竞争力,必然会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来迎合市场对其从事岗位的新的需求。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而受专业知识相对专一的影响,其对其他岗位的适应性必会受到制约,妨碍转岗和对新岗位的适应力。
企业订单班就是为合作企业培养准员工,是要按照合作企业的要求为其量身打造从业人员,是以合作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订单培养是以企业的培训模式为基准,以企业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情况,企业较为注重核心知识的广泛性培养,要求学生知识广,技能全。鉴于学生对各岗位核心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学生在实践中具有适应力,也较容易实现自我的发展力,在企业中的轮岗实践增强了与其他人员的合作力。但由于受到企业组织行为和技能标准的局限,学生的创新力受到制约。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传承了学徒制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独特和技术技能的技巧,并因不断创新而使其独门诀窍长盛不衰。因此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的竞争力、创新力,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力。但因其“关门弟子”的身份,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受到制约。
表1 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对隐性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分析说明表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隐性能力培养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笔者曾经对2014级200余名高职新生做了简答题式的问卷调研,在回答“你认为学校教会你什么,才是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好学校”时,90%的学生均回答:学校不仅应该教会我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教会我们立足社会、驰骋行业的综合能力,能够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素质。因此探索对学生隐性能力培养的通识策略和针对性方法,是当下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课题。
(一)更新思想,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能力观
学生对自身成才具备的能力有了新的诉求,社会对吸纳新型的职业人的素质更是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头脑里,转变学生的能力观,引入新型的人才观,价值观。将培养专业理论扎实、具备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拓展为培养综合能力强、隐性能力突出的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宗旨,为构建新型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做好理念上的准备。教师应该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隐性能力为原则和行动指南,制定和实施培养策略。
(二)构建穿透与渗透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隐性能力
隐性能力的培养蕴含在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但又不拘于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中。因为任何一门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甚至企业岗位实践课程,对于隐性能力都具有放大效应。因此,既要构建纵向为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素质教育课程,如创新教育课程、人文礼仪课程等,将赋予隐性能力的素质教育像针穿透棉花一样贯穿于整个人才的培养过程;又要构建横向的渗透型隐性能力培养模式,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渗透在各类课程中,并依课程内容的不同输出方式将内隐式的思维能力传递给学生,培养其隐性能力。
(三)开展工学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将隐性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课堂内外
隐性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来落实,因此,创设和开展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隐性能力培养的关键。首先,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可以直接开在企业,通过企业实践,学生边学边实践边体悟。如创新教育课程,可以由教师直接带领参与企业的革新项目,共同体验创新项目的申报、设计、研究等真实过程,掌握创新与创造的流程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不仅增加创新知识,也提高创新意识,从而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在开设的其他专业课中,可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张力贯穿其中,并不时强化学生掌握高深技术技能的自豪感,增强岗位的竞争力和自信力。在开展的项目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合作力,同时还可发掘和培养部分学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提升学生具备的高深隐性力。再次,开展赋予新意的二课堂活动,组建兴趣小组或团队,在教学课堂之外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发展等隐性能力。
(四)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有效的培养隐性能力的教学手段
如前所述,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出来的人才具备的隐性能力略有不同。有的具有竞争优势,竞争力强;有的创新意识浓厚,创造力强;有的头脑灵活,适应力强;有的善于合作,领导力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发挥优势,补救弱势。
岗位定制培养的学生,应通过工学结合的专业学习,首先保证其自信力、竞争力、创新力的培养,更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给学生注入逆境生存的奋斗意识,培养他们的适应力。可以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为学生的专门性学习设障,逼迫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适应新变化。订单培养,应教授学生突破局限,发展创新,树立主动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建言献策的意识,突破固有的死标准硬要求,提高创新力。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技能改进提升项目,从培养创新意识入手,逐步培养创新力。现代学徒制,要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品牌意识,引导学生对特殊技能的影响力认识,固化学生计划、分析、决策等独立完成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将单独培养、小组培养合并构成团队,进行专业技能的比拼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图1 隐性能力培养架构之小屋图示
四、提高学生隐性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明示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意识
教师应经常运用提示法,提醒学生重视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隐性能力。学生重视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在校学习获取和提升隐性能力的意愿。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将每节课的隐性能力培养目标提示给学生,使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更好的与教师配合。尤以基础学科的课程为重点,如数学、英语课程等。实践证明,提示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意识,重视有效培养自己的隐性能力,提高自主与创新意识。
(二)开展多种教学方式的互动教学,促进隐性能力培养的步伐
对于隐性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可采取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基于项目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以及案例学习法,等等。这些是培养学生隐性能力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学习法(PBL),注重的是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基于项目的学习法是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两者通常混合运用,综合应用。基于问题学习法(PBL)的核心是问题,是将问题作为课程组织的基本单位,教学的任务也是根据问题来重新组织,通过问题来设计课程内容,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在设问与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等隐性能力。探究、发现、案例教学法等,更是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断增进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充满自信,合作有方,对培养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发展力助力推进。
(三)搞好课程设计,布局隐性能力教学内容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隐性能力内容嵌入全课程,课程建设要设计出讲授内容对应的不同隐性能力。以某专业一门核心课程为例,首先,可将这门课程中的某一章节(或某一课时教学内容)界定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其次,授课时,以案例作为引例,展示他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再以项目教学导入本课程要解决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其中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即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思路)、解决问题(即落实方案的对策)。培养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适应力、创造力等隐性能力。问题解决得出色,学生自信心增强,提高其自信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提升其影响力与发展力。最后直接或间接地实现隐性能力的培养。
[1]刘博文.创意团队中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3.
[2]兰杏芳.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3]王慧敏.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现实意义及路径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4).
[4]李瑛.高等职业教育与高职生隐性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
[5]吴剑兰,万田华.高职学生隐性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文房四宝,2013,(6).
[6]余小燕.研究性学习中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转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7]李晓.论职业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26).
[责任编辑:寸言]
On Enhance Students’Hidden Ability in the Model of“Work-study Combined”
DU Qi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 300191,China)
Practice shows that“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is a positive approach of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for college students’cultivation mode reform,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students’professionalcompetence and hidden ability.To set up an organization protection system,condition protection system,run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ork-study combined.
training mode;hidden ability;strategy
C975
A
1673-2375(2015)01-0119-04
2014-12-08
杜庆(1969—),女,天津人,硕士,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