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防己与广防己的鉴别及临床应用研究

2015-09-11张晓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马兜铃防己

张晓红

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山东泰安 271000

粉防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常用于治疗水湿所致的水肿病、风湿性关节炎,成方制剂有复方防己口服液、风痛安胶囊等。广防己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主产于广东、广西两省,用途与粉防己相似,但其含有马兜铃酸,能够造成肾损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4年9月30日起规定,其不能再用作药品生产。调查显示[1-4],广防己价格远低于粉防己,且两者形态特征、性味、功效等相似,难以区别,部分不良商贩将其混淆,不仅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两者的鉴别方法和合理应用进行研究,为澄清药源,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1 鉴别

1.1 植物来源

1.1.1 粉防己 别名防己、汉防己、白木香等,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其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5]。

1.1.2 广防己 别名防己、木防己、汉中防己等,其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chia fangchi Y.C.Wu ex L.D.Chou et S.M.Hwang)的干燥根。

1.2 原植物性状

1.2.1 粉防己 为多年生草本藤本。根粗壮,块状或不规则圆柱状。茎缠绕,具有扭曲的纵条纹,无毛。叶互生,宽三角表卵形;长 2~6 cm,宽 4~7 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心形;两面均被毛;叶柄长5~11 cm,盾状着生。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头状花序密集成总状花序,长4~10 cm,萼片3~5裂,雄蕊4枚;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同数,子房上位。核果球形,被短柔毛。花期6~7月。

1.2.2 广防己 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根粗壮,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茎污黄色,幼枝密生竭色茸毛。叶互生,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2 cm,宽3~4 cm;下面密被褐色茸毛。总状花序有花1~3朵,紫色;花被外被褐色茸毛,下部管状,略弯曲;上部喇叭状,先端3浅裂,有黄色斑点;雄蕊6枚,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蒴果椭圆形。花期3~5月。

1.3 药材性状[6-7]

1.3.1 粉防己 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长5~10 cm,直径1~5 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1.3.2 广防己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长6~18cm,直径1.5~4.5 cm。表面灰棕色,有纵沟纹,除去粗皮呈淡黄色。体重,质坚实;富粉性,放射状纹理呈灰棕色与类白色相间连续排列。无臭,味苦。

1.4 显微鉴别

1.4.1 粉防己 横切面偶见木栓层残存;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层纹及孔沟明显;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宽广;导管稀少,径向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有木纤维。粉末呈类白色或黄白色;薄壁细胞长方形或长梭形,充满淀粉粒;薄壁细胞内含少数草酸钙短棒晶和小方晶;石细胞较多,呈椭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胞腔大,孔沟明显。

1.4.2 广防己 横切面木栓层为10~15列细胞;栓内层与石细胞环带相接;韧皮部较宽,有少量石细胞散在;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较大,导管旁有木纤维;木纤维发达,中心部有异形复合维管束。粉末呈淡黄白色;薄壁细胞含淀粉粒,且含少量草酸片簇晶;可见石细胞环带,石细胞类长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圆形,壁微木化,切向 42~98 μm,径向 28~77 μm。

1.5 饮片特征

1.5.1 粉防己 呈类圆形或半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1.5.2 广防己 类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外皮淡灰棕色,切面灰黄色;粉性,放射状纹理呈灰棕色与类白色相间连续排列。无臭,气微,味苦。

1.6 化学成分[8-11]

1.6.1 粉防己 ①生物碱类:汉防己碱(tetrandrine)、防己醇灵碱(fangchinoline)、小檗胺(berbamine)、无根藤米里丁(cassameridine)、南天竹啡碱(nantenine)、无根藤新碱(cassythicine)、氧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防己菲碱(stephanthrine)等。②有机酸类: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lc acid)等。 ③黄酮苷类: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anoside)、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e-7-O-β-D-gentiobiosiden)、异鼠李素-3-O-刺槐双糖苷(isorhamnetin-3-O-robinobioside)等。④其他:胡萝卜苷(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1.6.2 广防己 ①生物碱类成分:马兜铃酸 A、B、C(aristolochic acid A,B,C), 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 tam),马兜铃酸内酰胺 AⅡ(aristolactam AⅡ),木兰碱(magnoflorine)及尿囊素(allantoin)。 ②苷及苷元类成分:9-羟基马兜铃内酰胺-8-O-芸香糖苷 (9-hy droxyl-aristoloctam-8-O-rutinoside);N-β-D-马兜铃内酰胺Ⅰa葡萄糖苷 (aristoloctamⅠa N-β-D-glu copyanoside)及异鼠李素-3-O-刺槐双糖苷(isorhamnetin-3-O-robinobioside)。③其他:胡萝卜苷(dau 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2 临床应用

2.1 粉防己

本品性寒,味苦;归膀胱、肺经;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等。①风湿痹痛:粉防己12 g,黄芪15 g、炒白术9 g,甘草6 g。上4味药,加姜4片,枣1枚,同煎,热服;早晚各1次。②四肢水肿:防己、商陆、麻黄、赤茯苓、甜葶苈、杏仁各30 g,桑根白皮45 g,蛤蚧1对。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汤送服。③小便不利:粉防己12 g,椒目5 g,葶苈子、大黄各10 g。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1丸,日三服。④湿疹疮毒:粉防己18 g,当归、黄芪各12 g,金银花6 g。煮酒饮之。⑤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川芎、芍药、杏仁各6 g,附子1枚,防风4.5 g,生姜15 g。1剂/d,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2.2 广防己

本品性大寒,味苦、辛;归膀胱、肺经;具有祛风止痛、清热利水之功效;从2004年开始不作药用,成方投料以粉防己或者汉中防己代用广防己,但是由于未规定中药饮片配方问题,导致部分地区仍将其用于湿热内阻导致的身痛、水肿,小便不利等的治疗。①风湿脉浮身重:广防己12 g,黄芪15 g,炒白术9 g,甘草6 g。上4味药,加姜4片,枣1枚,同煎,热服;早晚各1次。②湿热痹症:广防己、杏仁、滑石、薏苡各15 g,连翘、山栀各9 g,半夏(醋炒)、晚蚕沙、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各9 g。上药用水1.6 L,煮取600 ml,分3次温服。③水肿:广防己12 g,黄芪 12 g,桂枝 12 g,茯苓 24 g,甘草 9 g。1 剂/d,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④脚气肿痛寒热:广防己3 g许,黄柏6 g,忍冬、川萆薢、石斛、薏米仁各15 g,木瓜、白茯苓各9 g,泽泻、木通各3 g。煮酒饮之。1剂/d,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3 小结

防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温症、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但是由于其使用历史悠久,各地习用区别大,造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研究显示,防己类药材混用、代用现象历来严重。自《本草拾遗》开始记载“汉防己为君,木防己为使,汉主水气,木主风气”,进行防己功效分类,后经历代医家进行考证,确定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即一般习惯所称的汉中防己,之所以称之为“汉中防己”是因部分商品集散于汉中,而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由于两者功能较为相似、品名容易混淆,故陕西、四川、甘肃、湖北、湖南等地常将马兜铃科广防己作粉防己药用[12-14]。

本文从植物来源、原植物性状、药材性状、显微鉴别、饮片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比较粉防己和广防己的区别,结果显示,两者在原植物性状、药材性状、显微鉴别、饮片特征、性味归经等方面大为相似,但是仍有不同,总结如下:①两者虽然均为多年生藤本植物,但是粉防己为草本藤本,广防己为木本藤本;②粉防己核果球形,被短柔毛,花期6~7月,而广防己蒴果椭圆形,花期3~5月;③粉防己显微鉴别可见石细胞较多,呈椭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胞腔大,孔沟明显,而广防己可见石细胞环带,石细胞类长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圆形,壁微木化,切向42~98 μm,径向28~77 μm;④两者化学成分差别较大,粉防己主要含有粉防己碱、去甲基粉防己碱等生物碱,而广防己主要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等具有肾毒性的成分;⑤最为主要的一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从广防己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考虑规定,其不再作为成方制剂的原料药;⑥虽然两者功效相似,但是偏重不同,粉防己偏重于利水消肿,广防己偏重于祛风止痛,即粉防己主水气,广防己主风气。

综上所述,粉防己和广防己基源不同,在原植物性状、药材性状、显微鉴别、饮片特征、性味归经等方面大为相似,但是仍有不同,两者化学成分相差较大,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粉防己时应该进行性状等鉴别,必要时对其进行显微鉴别和成分测定,以避免混入广防己,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1]梁琦,倪诚,颜贤忠,等.广防己、粉防己的肝肾毒性及代谢组学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2882-2887.

[2]刘学杰,吴艳军.粉防己和广防己的异同辨析[J].甘肃医药,2012,31(2):133-134.

[3]葛长艳.粉防己、广防己的鉴别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3.

[4]张良,江振洲,卞勇,等.中药广防己与粉防己总提取物利尿效应及肾毒性比较研究[J].安徽医药,2009,35(12):1471-147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39.

[6]井山林,马海勇,陈少华,等.HPLC法测定广防己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275-276.

[7]孙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防己及其配伍组中马兜铃酸A含量[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8]邢志博,王凤梅,王翠平,等.粉防己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9):241-245.

[9]刘学湘,潘扬,蒋亚平,等.广防己中马兜铃酸Ⅰ的提取工艺优选及真菌发酵对其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432-1435.

[10]李行诺,闫海霞,沙娜,等.粉防己生物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6):430-433.

[11]郭月秋,陈代贤,于黎明,等.商品防己真伪质量考查报告[J].中药材,2010,5(20):699-700.

[12]马红梅,张伯礼.粉防己及其替代广防己的安全性质疑[J].天津中医药,2005,22(3):248.

[13]张玉珠.粉防己与广防己的鉴别[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8):83-84.

[14]何报作.三种被取消药用标准的药材同其替换品及易混淆品的鉴别[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48-50.

猜你喜欢

马兜铃防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测定细辛中的4种马兜铃酸
鱼腥草会致癌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防己与常见伪品的鉴别综述
响应曲面法优化防己中汉防己甲素及汉防己乙素的提取工艺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UPLC-MS/MS检测马兜铃属药材中4种马兜铃酸的含量
含马兜铃酸中药在畜禽疾病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马兜铃酸
UFLC法同时测定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