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的分析及其健康宣教
2015-09-11山西省阳高县妇幼保健站038100
钱 红 山西省阳高县妇幼保健站 038100
妇科常见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妇女保健措施,当前我国妇科常见病普查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得到了有效可控制。妇科普查对于妇科常见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3年1-12月到我站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9例已婚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及其健康宣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到我站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9例已婚女性,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为(40.6±10.3)岁。
1.2 方法
1.2.1 妇科常规检查。对已婚女性的病史进行耐心的询问,从而对所有已婚女性的月经史、生育史、既往病史等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运用阴道窥器、双合诊方法对所有已婚女性进行妇科检查,从而对其阴道及分泌物、附件等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1]。
1.2.2 辅助检查。对所有已婚女性进行妇科B超检查、乳腺红外线扫描检查等辅助检查[2]。
1.3 诊断标准 依据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中女性常见病相关诊断标准对本文中所有已婚妇女的情况进行有效评定[3]。
1.4 统计学处理 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1 689例已婚女性的妇科疾病检出情况 1 689例已婚女性中,741例检出妇科疾病,达到了43.9%的检出率或患病率,具体见表1。
表1 1 689名已婚女性的妇科疾病检出情况
2.2 妇科疾病检出率和年龄的关系 1 689例已婚女性中,各年龄段的检出率具体见表2。
2.3 妇科疾病检出率和职业的关系 1 689例已婚女性中,各职业检出率具体见表3。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1 689例已婚女性中,741例检出妇科疾病,达到了43.9%的检出率或患病率。24~35岁的已婚女性的宫颈糜烂和阴道炎检出率均明显比36~45岁和46~56岁高(P<0.05);46~56岁已婚女性的子宫肌瘤检出率明显比24~35岁、36~45岁高(P<0.05);36~45岁已婚女性的乳腺增生症检出率明显比24~35岁、46~56岁高(P<0.05)。已婚女性农业人员的妇科疾病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非农业人员,最后为其他职业人员,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已婚女性职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问题,妇科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对已婚女性健康造成了极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状况普遍没有达到较高水平,需要临床给予其充分的重视[4]。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应切实加强对已婚女性的健康宣教工作,从而促进已婚女性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大宣传健康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等,促进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防治意识等的显著增强,同时有机结合临床保健恶化群众保健,从而使治疗和防治相辅相成[5];其次,加强普查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的力度,对危害已婚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进行及时的掌握,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广泛的关注,运用妇科疾病筛查等措施对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扼制,从而促进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6]。具体来说,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可能是雌激素、孕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子宫肌瘤的恶变率低,但其症状对妇女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我国乳腺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全面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要大力宣传普及女性健康保健知识,教育育龄妇女定期进行妇科健康检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表2 各年龄段已婚女性的妇科常见病检出情况分析〔n(%)〕
表3 不同职业已婚女性妇科疾病检出情况分析
[1]汪金莉,甄绍卿,王燕燕.4 730例女性病普查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53-54.
[2]杨冬梅.新昌地区已婚女性妇科病普查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82-1683.
[3]郝少华.妇科常见病的健康宣教〔J〕.基层医学论坛,2012,8(15):1982-1983.
[4]苏丽雅,郭慧梅,梁丽春.6 892例已婚女性妇科病普查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31):577-578.
[5]曾梅.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13-414.
[6]陈春彦,郝志华,李岩.19 708例城市已婚女性妇科体检结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4,36(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