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2015-09-10王雅娟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王雅娟

摘 要: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只有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在课文导入时,设疑导思,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引发学生钻研讨论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情感 激发方法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生才会对其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事半功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导入”是联系“旧知”和“新知”的桥梁,具有协调、诱导、衔接等功能。尽管课堂教学的环节很多,但教师“开讲”的创意,往往能为整堂语文课定“基调”。因此教师应把握“导入”的艺术,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踏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白居易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先放几段有关西湖美丽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江南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等春景的图片,用美景创造意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就会身临其境、如在画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受到感染、熏陶。教师还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涵,为顺利学习全文作好铺垫。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从题目入手提问:“同学们都见过藤萝花,是什么颜色?花开时景象如何?这篇课文为什么叫瀑布呢?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让我们共同学习后再解答。”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课上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在讲授新课时,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推本溯源的学习欲望。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自己叙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有意停下来,巧设悬念,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文中人物的命运会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在课文导入时,设疑导思,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引发学生钻研讨论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教学小说《芦花荡》时,教师可先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做简单介绍,就老头子的做法,其中可以加上“他带两个姑娘去过烽火线,发生什么事?”“他怎么替大菱报仇?”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当看到老头子狠狠打击敌人时,学生觉得特别痛快,激起爱国情感。

三、运用朗读,共同感受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情感,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不仅要适宜、适度的、自然的,更要积极、向上的。朗读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而且便于学生从自身角度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感受文章中的诗情画意。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阅读课文,推敲字词,用心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藏的韵味。教学中,教师用流畅抑扬的声调,融入真挚的情感朗读,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引发他们的感情共鸣,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例如教学郭沫若的散文诗《雷电颂》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教师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找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整整一堂课反复朗读,教师只要做适当点拨指导即可。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所刻画的屈原的不屈形象,他痛斥眼前的黑暗,痛斥那些“土偶木梗”,呼唤着“风雷电”,呼唤着变革力量。气势磅礴,激情昂扬。学生诵读,联系背景表达了自己读课文的独特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培养。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分析完文章所写的事件表现阿长的性格特点后,读最后一段独白,感情炽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崇敬与怀念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这种入境入情的朗读,学生的内心怎能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

四、咬文嚼字,把握含义

“诗言志”,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就蕴含作者情感,语言文字的深处流露作者的真情。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又如教学杜甫的《望岳》一课,我让学生先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学生一致确认“望”最重要后,顺势引导:“围绕这个‘望’字,你想这首诗应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板书归纳,指点学生由此理清课文脉络,从远望、近望、细望的角度写景,自然而然地抒发作者“会当凌绝顶,一栏中上学”的豪情壮志。读解全诗,大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艺术意趣。有的词语用得很传神、恰当,这样的词语就应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细推敲。这时,语感产生,情感就油然而生。语文教学还可以故留空白,让学生体验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学完生字词后,教师先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是多读课文,联系文句,说说文章怎样用朴实的语句表现最真挚的父爱这一主题,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总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在课堂中综合展现。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语文教学特点,积极进行语文教改探索,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之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劼.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2]张景卉.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