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探索

2015-09-10楼靖怡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德育

[摘 要] 学校开展德育实践,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德育接地气,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树立特色教育品牌、设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开辟德育基地、开展经典阅读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原则,构筑乐观、开放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德育;特色品牌;德育工作室;经典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与德育,二者的关系如同母鸡与鸡蛋,谁先谁后两者关系难以理清。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便有了人类生活。原始人为了便于群猎,串起树叶、剥下兽皮遮体。可见,人类最原始的道德行为,来自于最原始的生活需要。在人类生活进化史中,文明的催化作用十分明显。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素质教育走进了校园,灵动睿智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质的提升。但不难发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也是热火朝天。学生有“三拼”:拼成绩、拼分数、拼特长。“豆芽菜”“小胖墩”“近视眼”逐年增多,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跳楼时有发生。少数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想的与说的不一样,说的与做的不一样,老师在场与不在场不一样,校内与校外不一样。心理专家分析,这是儿童在重压之下的一种反弹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大人而不在于儿童。事实上,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的灌输式,说教式教育依然存在。为了让德育真正回归生活,变神圣德育为底线德育,笔者联系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谈谈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探索。

一、树立特色教育品牌

2005年8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命名狮山实验小学为“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先进集体”;2006年12月,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命名学校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先进集体”。以此为契机,学校提出打造“行知路上狮山娃自主教育”的特色品牌。

“行知路上狮山娃自主教育”品牌的确立,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吻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学校先后开展了“环保狮山娃”“科技狮山娃”“健体狮山娃”“勤学狮山娃”“求真狮山娃”“创新狮山娃”等系列活动。为了激励学生,表彰优秀学生,学校改革了“三好学生”的评选制度,制定了“优秀狮山娃”评比方案。“优秀狮山娃”评比设一个综合奖(行知狮山娃)以及五个单项奖(德育方面的文明狮山娃、智育方面的勤学狮山娃、体育方面的健体狮山娃、美育方面的艺术狮山娃和劳动方面的劳动狮山娃)。勤学狮山娃观赏运河美景,去吴文化胜地采风;道德狮山娃去疗养院送温暖,尊老敬老;健体狮山娃攀登天平山,少年凌云志;求真狮山娃祭扫烈士墓,悼念先人,继承遗志;劳动狮山娃远足太湖边,放养白花鲢……

开展“狮山娃自主教育”系列活动,这样的德育鲜活真实、生动具体且效果明显。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既考虑到了学生思想特点的针对性,又考虑到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舞台。

二、设立德育“名师工作室”

为整合优质德育资源,建立优秀德育教师之间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机制,2013年4月,笔者所在的“楼靖怡德育名师工作室”成立,区教育局命名授牌。为了有效利用这个德育教学平台,工作室在运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五个注重”:注重德育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注重品德教学实践和能力指导,注重业务提升和专业发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注重搭建舞台促进德育骨干人才的成长。工作室在运作实践中,通过开展“班主任专业发展”“优秀班集体建设”“精品德育活动设计”“两会两课两活动”“德育特色品牌建设”“家校沟通研究”“师生心理健康指导”等专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

三、开辟主体性德育实践基地

学校把“学校阅览室”改为“狮山娃阅览室”,“学校科技室”改为“狮山娃科技宫”,“心理咨询室”改为“狮山娃心语室”,另外还新辟“狮山娃行知规图文展”“狮山娃艺苑”“狮山娃读书廊”“狮山娃地震馆”……每新辟一地,总包含“狮山娃”三字,这既是对主体意识的强化,也是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它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认识的深化,其实质是对德育实践中学生主体性的认识,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变革带来学校德育的崭新局面。

四、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纵观当下,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儿童处于异己非我、片面偏执的境地。他们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眼睛整天盯着米老鼠、奥特曼、平板电脑,普遍表现出情感脆弱、性情急躁、精神浮躁、思想迷失。如何构建青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经典是建筑心灵殿堂的基石,学校不妨尝试把经典还给学生。在为分数而忙碌的当下,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需要勇气,更需要方法。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从走进校园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读经典的生活。学校对每一名学生都拟定了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从纯拼音版到注音版再到文字版,循序渐进。由于历史久远,经典大多文字晦涩难懂,学生能读通读顺尚且吃力,何谈理解其中意思?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师生一起读,一起背,一起交流。在学生阅读经典的道路上,教师有时候要“搀着、扶着”学生走,即集中识字,逐字逐句讲解、点评,范读或领读,借助视频展示故事情节等。启蒙第一步必须走稳踩实,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为防止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流于“一阵风”,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学校在操作中抓住三大要素,即内容、时间、师生同行,具体如下:

内容:以江苏省教委有关中小学阅读推荐书目、古诗古文背诵的书目为蓝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对书目加以增删。组织精干教师力量编辑简易校本教材,师生人手一册。校本教材试运行中每年集中修缮一次,直至适用无讹为止。

时间:学校统一将阅读时间排进学生校园活动时间,各班在规定时间内安排活动内容、进度及活动形式。

师生同行:要想学生读经典,教师必须先读经典,做好模范带头。教师把个人阅读计划贴出来,请学生监督。在共同阅读中,教师释疑解难,与学生交流心得,调动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收获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通过经典阅读这条有效的德育途径,让学生在美妙的阅读中体验快乐,寻找生活情趣,找到人生理想。

德育是爱,是学生成长的雨露阳光。让德育源于生活,优化生活,在生活中开花结果,是每位德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提出的要求更加具体,也更加贴近生活。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制定学生“够得着”的守则。德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个契机,让长期被高高架空的德育回落地面,返璞归真。

责任编辑 张淑光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