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生实用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
2015-09-10马磊
马磊
摘 要: 实用文写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已经渐渐渗透到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从中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掌握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这与实用文自身、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因素有一定关系。这些原因导致中职生实用写作能力薄弱,成了阻碍提高写作能力的障碍。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实用写作能力 原因
实用文写作是一门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理论和实践都比较强的学科,它在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当前的中职学生根本没有将实用文写作当成重要课程学习,学完依然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为了切实加强实用文教学,笔者把导致中职学生实用文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实用文自身因素
文种类型太过于繁多,在格式上条条框框多,写作内容上一般都没有能够吸引学生的例子与语言。思想刻板,想法呆滞,这就导致教师除了照本宣科之外讲不出花样。课堂上干干巴巴;学生听讲时没有兴致,昏昏欲睡,感到乏味枯燥。这就造成了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听。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实用文教学有可能最终沦为课外教学。
二、实用文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现在大多数高等学府都会依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实用文提高课程。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是把实用文教学放在语文课教学中,并没有单独开设,更不用提有相配套的实用文的教材。目前使用的实用文教科书中的第二部分是按照实用文作为脉络编写的。这本教材包含了便条条据、会议记录、说明书、书信、简报、新闻、总结、计划、简报等常见实用文体,这些文体被分散编写在每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由教师选择性地讲解。这样分散的编写,既割断了实用文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缺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把实用文的知识点弄得支离破碎,又没有依循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最终导致学生刚学完后边的知识,就忘了之前学的内容,获得的知识比较分散,没法系统地学习实用文写作知识。没有独立编写的教材和教学要求,相关内容被放在教材的最后,这样就使教师和学生容易忽视实用文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把实用文看做是教材的附属部分,安排非常少的课时,甚至在课上给学生画下重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基本是在接近期末考试时才学习实用文写作单元,学生复习任务重,再加上教师也不重视,学生了解大概内容,掌握格式即可。这种课程设置没有看到实用文对中职生的重要性,把过多的课时让给了教学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不同教材内容的比例中看出实用文学习并不重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
三、教师因素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习好实用文的写作能够为其带来巨大的好处。让学生学习好实用文写作,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用文学习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多多练习,指出其中的错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受用终生。”①不过现在一些教师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不能接收到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一)教学观念陈腐
教学观念是讲授活动中教师所秉持的认知态度,是对讲授行为的非显性化的引导。教学观念的滞后、陈腐是中职教育中实用类写作成效较差和无教学成效的直接成因。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实用文写作讲授的环节可划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教师传输管理理论认知板块,如对某类文体的阐释、特质、格式、写作手法、注意要点的教授。二是教师结合例文分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例文,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写作训练。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作,再结合所讲的理论和例文,分析格式正误和是否符合写作要求,逐步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培养实用写作能力。在这种观念下,部分教师观念中存留以往的陈腐认知,不能构建学生为核心的新教学观,忽视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特质,不能灵活采纳针对性的施教策略。因没能将学生置于核心主体,在课堂会有主观化的教学目的,忽视学生的特质而只是遵循以往旧的模式讲授,使得教学成效较差和秩序散乱。
(二)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
教师上完一节课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还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发扬好的一面,避免在下堂课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只有经过不断反思,才能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在中职学校中讲授实用写作课的很多老师绝大多数是文学类专业生,对文学类的作品习读较多,对实用类的文体、关联专业知识的认知度较低,部分教师仅仅对教材翻看一下就上讲台讲授,没有构建全面化的实用写作理论体系,并对写作课堂的教授缺失经验累积,教师的讲授和自身学习同时进行,在对自我认知累积时也对教学环节内的各个问题予以处理,这种教学水平不高,距离更深层次的反思教学还很远。再加上与专业科目比对来看,学校层面、学生个体对实用文的教授并不侧重,使部分教师觉得完成讲授的环节就是对课堂任务的实现,当然部分教师会在讲授后对课堂内的各类问题所在予以剖析,探究成因,思量教学所感、所知、所得、所失。
四、学生因素
中职校是中考录取中最后一个批次,其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中职生同高中生、五年制的大专生比对看,写作能力较低,语言运用较差,部分学生对自己思想不能清晰表述,对高一层级标准的实用类文章创作更难做到。中职生觉得学习的主体是专项技能而不是文化科目,对于繁杂的实用文,没有应有的关注、重视。同时,一学期快要结束时,很多学生会陷入复习的海洋,对于实用文感觉较为易懂而不予理睬,这使实用文的写作能力较差。
中职生对于实用文的认知仅浮于表层,如对格式有些了解后,觉得只要将格式写的相符即可,对内容则不管其是否可以操作。这样,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坏毛病,写作实用文只会按照基本格式填空,至于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全然不知。在写作内容方面,学生缺乏实用文的语感,语言组织能力薄弱,对事物的分析、概括、认识能力不强,难以准确地叙写相关实用文文体,在对实际实情的表述中,本应用明晰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他们组织了好几句文字才能表述,甚至还表达不清。
譬如讲解计划和总结时,笔者重点讲解了格式和注意事项,并且结合例文仔细分析,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语文学习的总结性文章,学生在写作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超出了思想预估,如标题的表述不明确,有的学生仅写总结两个字,有的则表述背离写的是个人总结,对文章的时间、主体思想表述模糊;文章主体内容缺失,有些写的是获取的成绩、技能、经验,对各类存留的问题没表述,自己后期的前进方向也没表述。部分学生对签名和日期的格式错误,日期写在签名之前,而部分不知道要写这些。除此以外还有像语病、错别字等小毛病。这表明学生不仅实用写作水平不高,而且语言运用能力非常薄弱。
实用写作有较高的实用能效,对写法的掌握需借助实践中的应用达成。多数学生的学习认知陈旧,还是用初级教育时段所用的背诵、死记模式对其加以记忆,觉得对实用文的各类文体涵义、特性、侧重点记牢,就是对写法的掌握。这种认知是极其错误的,实用写作的能力提高需在更多的实际演练中学习,背诵模式的学习让学生缺失了对新生认知的灵活性,对每一文体的表述很难有深层认知,在生活实际中实用文写作更晦涩、生硬。
通过对中职生实用文写作能力薄弱原因的分析,希望能够找出影响实用文教学改革的“绊脚石”,为提出提高实用文写作能力的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使教师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发挥实用文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社会实践服务的作用。
注释:
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6.
参考文献:
[1]韦志国.实践技能训练应用写作[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思散,著.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M].北京出版社,1985.
[3]王晓燕.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现状调查教学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4]陈英.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8).
[5]廖克成.教师的素质与应用文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