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技能培养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
2015-09-10周铁
周铁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的技能培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技能培养课程是大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有别于大学普通素质培养类课程,其考核方式应有别于普通素质教育类课程。技能培养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技能培养 考核方式 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加速,一方面社会各行业人才缺口加大,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于2005年曾经出具了一份针对中国人才短缺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是美国的两倍多,但是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能满足跨国公司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中国大学教育偏重于理论与书本教育,很多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加强了技能培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2-3]。
1.技能培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技能培养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内容专注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及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素养的养成。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该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中的典型技能培养类课程,内容客观上主要由实际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工业标准构成,所以经验性知识比较多,各种标准、规范多,其间缺乏理论上的联系;其次,该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讲述系统施工流程的课程,与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重实践、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
2.现有技能培养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缺陷
课程考核是培养方式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够检验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课程考核模式的设定,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受普通素质教育类课程考试观念、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技能培养类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其功能仅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没能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没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以前的考核方式为例,早期该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核占70%,平时成绩包含到课率、实验报告撰写;期末考试则采用笔试方式。通过观察,发现该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的成绩评定以笔试为主,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理论,不关心实践能力培养,而且存在抄袭、夹带等常见考试违规现象。
(2)考核内容片面:由于采用笔试方式考核,考核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技能培养课程实际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仅依靠笔试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评定主体局限:目前,学生成绩评定的主体是以专任教师为主,由于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与社会实际从业人员存在差距,课程考核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社会急需的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毕业生,特别是具有一定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的人才,目前考核方式和内容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
3.综合布线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际进行情况
根据该教学流程,本课程考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全新的成绩评定体系。
(1)考核内容全面化:要想全面评定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仅依靠笔试是很不充分,也很不准确的。对于技能培养课程来说,实践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实践能力除了动手能力之外,还应该包含专业素养、团队协调沟通等各方面的体现。考核内容全面化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考核(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学任务完成度)、项目实施(施工进度、完成质量、总结)、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执行能力)、职业规范和道德上述多个部分的考核。
(2)考核过程全程化:以本院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考核过程的全程化是指从项目准备会开始到项目结束讨论会为止,全程对各小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成绩评定依据。
(3)评定主体多元化:评定主体多元化指除原有专任教师评价之外,再引入学生互评和校外企业从业人员全程跟踪评定。学生互评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考核结果的认同感,同时学生互评是学习更深入、更牢固的方式;校外企业从业人员的引入,深入进行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对社会实际需要有直观感受,做到有的放矢,应用能力养成更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增加就业几率。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优化,在本院综合布线课程考核实际进行过程中,形成如表2所示的评定体系。
4.结语
本院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考核改革通过一个学期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可度更高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习态度相对于以前得到了极大改善,该课程技能培养目标基本实现了,提高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就业几率。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加大课程校外教学比例,使培养目标更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J].北京教育,2011,4(564):51-53.
[2]樊保国,李月梅,张永清,等.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26-29.
[3]秦忠民.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天中学刊,2012,27(2):105-106.
该论文是吉首大学2011年新开课程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KC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