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学数学课堂的“兴奋剂”
2015-09-10马里
马里
摘 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如何让课堂充满趣味。作者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深知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趣味数学 精心导入 创设情境 电教媒体
教育学家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教与学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是直接推動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而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构建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堂。如何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体会。
一、精心导入,趣味数学的第一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很快、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精心导入,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便充满趣味,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跨入知识的大门。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这样学生就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生活中所见的物体,接下来我播放收集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然后说: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导入既适合学生情趣的口味,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问题虽简单却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创设情境,是趣味数学的关键
《心理学》指出:儿童注意力不够稳定,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发展。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浓,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知热情,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除法》时,让学生理解一共有8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可以引导学生用8根小棒代替8个苹果,每2根小棒分一份,最后分成了4份,也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一目了然。
三、学具合理使用,让趣味数学变“活”
学具合理使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在讲“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从家中找来一些各种形状的小盒子或积木等物体;上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最后还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形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每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各种物体。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吸引着,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好。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合理使用,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刚进校的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学具,就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拿出11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5个小木块,右边摆6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认识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后,拿出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围成各种图形等。
四、电教媒体的运用,让趣味数学更直观
电教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轻松,富有感染力。例如:在所听的《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地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守一个原则:“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也才会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学”向“善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苗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05).
[2]刘晓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3]李建元.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