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话教学范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15-09-10邵亚梅高相平
邵亚梅 高相平
对话教学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对话教学在教学目的观、过程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呈现了全新的面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构成了对话教学的基本范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话教学策略的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这块主阵地在有限的时空内发挥最大的功能,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共享成果、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放开手脚,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搭建平等、民主的对话平台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对话不是被迫的你问我答,而是心灵的沟通与呼应。语文课堂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放开手脚,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对话教学古已有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等经典著作里面就有典型的对话教学模式,孔子循循善诱地提问,弟子各具情态与个性地对答,“春风化雨”的教诲,“如沐春风”的感触,教学情境就成了融融乐乐的生活片段,成了爱与智慧的交流沟通。
二、腾出空间,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落实细致、充实的对话过程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强调集体意识和能力。一节课,合作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共享学习成果,树立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共享学习成果,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共同利用,也不仅是学习目标达成以后的某种情感释放。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则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空间,师生凭借教材,均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谈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而平等对话则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要落实好这一过程,就要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关系,让对话过程充实、合理。
三、给出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分层的乐趣,尊重丰富多彩的对话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方法、目标和任务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学困生在一个群体里往往是最令老师“头疼”的,他们的被人轻视甚至自我轻视都有很深的环境渊源。因此,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要采取分层激励措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给他们进步和转化的时间,帮他们树立自信。同时,也要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来自同学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语文课堂更应该重视对话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语权,展现丰富多彩的对话结果,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四、合理引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形成对知识的建构,实现与自我心灵的对话目标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明确目标,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产生感悟、合作共享、进而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对话教学以知识的建构为中心,学生成为知识意义和个人身份的双重建构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情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内化提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而学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是要学生达到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目的,这也是对话教学的最高境界,实现了这一目标,课堂才能变得高效而有活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范式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GS[2014]GHBZ087)
(作者单位:庄浪县水洛中学
庄浪县阳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