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词句含义教学问题

2015-09-10吕茂峰李园园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2期
关键词:表层词句山顶

吕茂峰 李园园

理解词句含义是阅读教学中经常涉及的内容。可是,词句含义到底指什么,什么样的词句可以考查其含义,什么样的词句不必考查其含义这样一些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对词句含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简要分析以澄清认识,很有必要。

一、将非含义词句当成含义词句来教学

并非任何词句都具有含义的。词句含义是指词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意思。它蕴涵在表层意思之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所以,像“你叫什么名字?”之类的浅显的对话句就不具有含义。但是,在教学中将非含义词句当作具有含义的词句来教学的情形屡见不鲜。例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05年8月第2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要求“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

2. 我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3.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为之提供的“深刻含义”答案分别是:

1. 父亲鼓励我要自信,要坚强,不要怕困难,只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2.父亲的鼓励使我增强了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决心。“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3. 这次难忘的经历,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认真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1小题的答案回答的是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父亲的话就是明明白白鼓励儿子怎样走好下悬崖那最初的一小步。当时儿子所处的危险紧张情境不允许父亲使用蕴含深刻含义语言考查儿子的语言解码能力。而具备“含义”的句子其表层意思与表层意思之下的含义却应该是“和而不同”的。所谓表层意思,就是孤立地看句子而理解出的意思,所谓表层意思之下的含义就是指联系上下文而理解出的意思。

二、带着固有的成见错解词句的含义

上面所举例子中,惟有第3小题的答案具备“含义”的资格。因为这里的走路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走路,而是指克服困难。而“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则指克服困难。然而,答案将原句很有分寸的含义表达,变成了绝对化的结论。所以教学用书提供的答案是错误的。原句的意思是说,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困难,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各个击破,直到克服整个大困难。而不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认真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具有含义的词句却意识不到具有含义而放弃了含义解析

上述第3小题之所以将原句经验性的很有分寸的表达理解为格言式的结论,除了思维定势的成见作祟之外,还与编者在具有含义的关键点看不出含义来有关系。请看第3小题涉及的原文段落: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教学这个段落的该教的词句含义时,我曾由浅入深依次提示学生:“我”提醒自己怎么做?是在什么时候这样提醒自己?每当这样提醒的时候都有“远在下边的岩石”吗?那么这里的“岩石”是用错了,还是具有别样的意思?经过层层设问,学生会恍然顿悟,这里的“岩石”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岩石,而是象征困难。

经过设问,我们会发现含义产生的条件之一是语义表层之间的矛盾:“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与“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之间的表层矛盾“迫使”“岩石”一词在前文情节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语境意义。同样的道理,“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一句中“惊奇而自豪”和“多么自豪”之间的矛盾也使“漫长”不再表示上“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道路等)”,而是表示“我”克服的很多的困难,取得的很大的成绩。可惜,编者对这样的词语转义现象缺乏应有的敏感,因而在不该设计含义的地方故弄玄虚。

四、能够意识到准确的含义词句,在引导理解的语言运用上出现方向性偏失

同册教材中的《在山的那边》有这样的“研讨与练习”: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含义”是由上下文之间表层语义的矛盾“迫使”对词句必须作出有别于其常规语义而产生的,所以,上面的题目中,第1题的提示是恰当的。因为,提示强调的是词语“在这里”的意思,题中之义是词语常规的意思与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同的。只不过,第1题的“痴想”因其上下文语义之间并不存在表层矛盾,所以,“痴想”在这里并没有发生转义。也就是说,此处的“痴想”并不具备特别的含义。这个题目仍然属于“将非含义句子当成含义句子来教学”的情形。

而第2题和第3题的加点词语则在上下文的语境作用下产生了新的意义,所以这样的词语因其具有含义是值得品味的。但是,括号内的引导提示用语却会使学生产生方向性的误解。客观上讲,山是不会“铁青着脸”的,“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好像山在那里铁青着脸责备痴心妄想。如果要引导,应该问:山“铁青着脸”的效果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问题才可以将学生思维的焦点引向“我”的主观感受上。而像“‘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这样的问题则会使学生在否定写山的颜色之后继续思考是写山的什么特点上作无用功。

第3题的引导更是匪夷所思了。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其实诗中的山顶根本就不具备什么诱惑力,相反,它是阻挠理想实现的困难的象征。要不“我”怎么会感觉它会“铁青着脸”呢?具有诱惑力的是山那边的海。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结果“我”有一天终于爬上那个山顶之后,却发现,山的那边依然是山。于是翻越一个个山顶之后必然能见到海的想望诱惑着我去爬上那一座座山顶。所以,“山顶”具备诱惑力纯属假象。这样,提问“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就成了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歧途的无稽之谈。

(作者单位:高青县实验中学

高青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表层词句山顶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在山顶
表层
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秋千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