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中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探究
2015-09-10秦良芳
秦良芳
摘 要: 目前,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及高效扩招工作的陆续展开,目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很多,但是数量与质量的比例让人不甚乐观。另外,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学生工作在服务、引领与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方面有必要引进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其他形式
20世纪末,自我国高校实行全面扩招以来,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对高校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新挑战。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必将是以后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围绕在高校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探析。
一、个案工作的方法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发展最成熟的工作方法。在高校,针对有比较严重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个案工作的方法十分必要和有效。在入学之初,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在开展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同时凸显社工的真诚、尊重与无条件的接纳与关怀、保密等重要原则,给前来求助的学生营造安全的氛围,帮助学生倾诉内心的烦恼,与学生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权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要尽可能地提供更充分的资源链接,对解决家庭贫困、遇到重大困难或者疾病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支持、帮助与关怀。
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过程模式,接案之后初步预估学生的需求,争取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与案主一起拟订计划并按计划对案主进行个案介入,善于发现案主的变化或者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评估,最后结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工作者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则要及时转介,使得案主可以得到更个性化的服务。
在开展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两个部分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融合心理咨询与个案工作的双重优点。
二、小组工作的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是运用团体的经验和在团体中形成的动力,协助参与团体的个人获致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实现团体的目标,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成长的方法①。
对于多个出现类似问题的学生来说,小组工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小组中组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对于很多不涉及重要隐私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比如存在比较严重网瘾的大学生、沟通困难的大学生及对大学学习生活比较难适应的大学生等,均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与个案工作相比,小组工作的受众更多,形式更灵活多变,活动也可更丰富多彩,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使得他们很容易找到归属感,找到一大批好朋友,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支持,形成小组动力。但是小组工作存在组员招募或者潜在组员的发掘等问题,在小组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活动的设计、组长的引导能力都会对小组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
内地高校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北京大学曾开展“大学体验成长小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开展的“欢乐同心圆”、“朋辈辅导”、“大学生成长小组”,中华女子学院为每一届新生开展“成长小组”的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中,这些小组活动等都取得一定成效,展示了小组工作的魅力和活力。
三、社区工作的方法
学校社区工作认为:学校为社区的最大资源机构,学校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堡垒,学校为社区组织发展之中心。学校社区工作促成学校协助社区建设与发展,而后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学校服务,最终使社区对学校的政策和学生的成长有所贡献②。
学校社区工作是将学校当成一个社区,社会工作者主要是链接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根据社区工作的特点,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将社区工作的核心理念运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实现途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社区工作参与性的本质特点,对实现学生的“三自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教育的大框架内,学校与周边社区的互动,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是克服高等院校社区要素简单性的必然要求③。社区工作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实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社会工作“授人以渔”的重要体现。
说到大学校园,我们总是会想到校风、学风等与之相关的词语,这表明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其社区文化尤其会对社区成员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的主要成员是文化的接收者。所以,学校社会工作者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和社区领袖、社区成员一起建构良好的、适合社区主要群体即大学生的社区文化,帮助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和班风,使高校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生活和学习环境。
四、开展其他形式的校园活动
这一种方法虽然不是社会工作独特的方法,但是在学校社会工作领域中十分有效,可以说是对以上三种方法的整合和综合运用。高校社会工作对象并不仅仅是大学生,还包括教师、后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甚至包括学生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目的主要是以教育性和预防性为主,形式包括展览、聚会、研讨会、演讲与旅行等。这些活动以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家长、学生和校方人员提供服务,对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有很大作用和成效,并且有需要时给予跟进或者转介。
以上四种工作方法,或独立或综合使用,对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困难、生活困境、人际沟通障碍、情感问题、心理问题及其他个别化的问题都将产生十分大的帮助。同时,我呼吁高校多开展社会工作模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实现发展。希望在西方和香港等地区已经实现的“一校一社工”的驻校社工模式可以逐步推广。
注释:
①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德育天地,2004.
②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德育天地,2004.
③朱海亮,陈建明.社区工作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浙江:科技资讯,2008.
参考文献:
[1]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德育天地,2004.
[2]朱海亮.陈建明.社区工作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浙江:科技资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