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组工作”课程考试改革的可行性
2017-06-05郭一建
郭一建
摘要:本文以“小组工作”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探索该课程考试改革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帮助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工作;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贯通宏观社会工作和微观社会工作的重要中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介绍小组社会工作的发展、小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小组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的技巧、小组的评估、小组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和思考等内容;通过系统、完整地介绍这些内容,使学生对小组工作方法的理论和技巧有较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并能联系中国本土实践,提高专业认知,增强实践经验。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工作”这门课程于秋季学期开课,本学期本门课程将进行考试改革,其考试形式主要包括:小组计划书撰写、实训技能展示、小组自评与互评和小组实践反思。
一、关于小组计划书撰写的考核
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共32人,采取自由分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计划书。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考查学生小组筹备的能力。重点包括:第一,明确小组前期的工作角色与职责,即小组初期工作者扮演着初级角色,处于中心地位;第二,开展需求评估,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评估服务对象真实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小组介入计划;第三,收集小组成员的资料,主要通过访谈、问卷、量表、文献回顾、机构资料查阅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一手资料和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第四,确立小组目标,将小组目标概念化,最大限度地帮助案主;第五,制订小组计划书,明确小组理念、理论构架、活动设计、所需物资等小组工作核心内容,不断修正和完善小组计划书。
二、关于实训技能展示的考核
以组为单位,在撰写计划书的基础上,利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实训技能展示。这个环节主要考核的重点为:第一,建立小组的类型,主要包括:成长性小组(发展性小组)、教育性小组、治疗性小组与支持性小组;第二,明确工作者和小组组员的角色和地位,制订小組规范,处理小组冲突,增强小组凝聚力;第三,小组动力,即对小组中的沟通与领导技能的把握;第四,小组活动方案的展示,提高小组活动与小组目标的契合度;第五,把握影响小组发展的主要事件,学会处理组内冲突;第六,两个年级的小组分享,达到同辈督导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小组技能水平。
三、关于小组自评与互评的考核
针对小组实训内容,以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内评估和组与组之间评估。小组评估是以小组组员的需求为重点,对小组工作的需求、目标、范围、过程与结果进行全方位、持续和综合的评估。评估的目的是评价和分析社会工作者开展小组服务的效果,进而达到发展问题、分析问题、改进方法、完善决策、保证效果的目的。在小组自评与互评环节,主要考查学生从小组成员、小组工作者、小组整体和小组环境这四个层面的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如表所示。
四、关于小组实践反思的考核
本环节考核重点针对“小组工作在XX群体中的运用”案例,主要包括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中的运用、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运用以及小组工作在其他群体中的运用。促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践服务,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拓展学生专业学习的思维与视角。最后提交小组工作实践反思总结,在以下四个方面中挑选两个方面深入思考并总结:第一,小组价值体系与专业伦理的反思;第二,小组过程的反思;第三,小组工作技巧的反思;第四,小组本土化的反思。
五、本课程考试成绩构成
本门课程考试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30分,期中考试10分,期末考核60分,总分100分。其中课堂表现30分包括实训技能展示成绩和小组自评与互评成绩;期中考试10分为基础知识测试成绩;期末考试60分包括小组计划书撰写成绩和小组实践反思成绩。
参考文献:
万江红.小组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