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新视角

2015-09-10郑丹丹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新视角

郑丹丹

摘 要: 随着中韩两国日益紧密的往来,综合性韩国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国内目前的韩国语教育偏重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旨在分析文化教育存在的局限性的同时,提出全新的视角与解决方案,探索一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相得益彰的韩国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 文化教育 新视角 韩国语教学

自中韩建交以来,韩国语作为一门小语种在国内愈加受到重视,伴随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与交往,“韩流”势头节节攀升。特别是在中韩自贸区建设规划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韩国语学习中,其中大学生可谓是中坚力量,国内开设韩国语专业及第二外国语韩国语课程的高校逐年攀升。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必然要求韩国语教学方式、方法、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一、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局限

1.文化教育的单一性

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较单纯地强调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但学习外语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依托这一媒介,开辟全新的视野,在实际工作与交流中应对自如、融会贯通。目前国内韩国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同样将重点放在精读、听力、会话、写作等课程上,到高年级时才能接触少量例如商务韩国语、韩国文学、韩国概况等涉及实际运用的课程。而作为第二外国语的韩国语课程所能接触的教学内容则更具有局限性,基本不涉及除了语言学习之外的文化教育扩展。如果将韩国语学习比作一席盛宴,总体来看,学生的主菜便是记忆单词、学习语法、练习听力、接触写作,文化教育则成了餐后甜点,地位无足重轻,只是起到些许调节作用。长此以往,学习内容的单一化极易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大量枯燥的记忆任务令学生逐渐失去最初的新奇,从而演变成机械性学习,失去主动性。

2.文化教育的抽象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开设韩国语课程的院校,在实施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托的是教材,其次搭配老师补充的印刷资料等。教材中针对韩国风土人情、社会现状、生活习惯等的介绍多以文字为主,极少量的图片为辅(一到两幅图片),这使得将原本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现象抽象为一篇篇文字,成为划重点似的平面化知识讲述。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多以教师讲述贯穿始终,学生很少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难以避免将本该妙趣横生的文化知识探讨演化为分析文中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尴尬局面,其结果是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留下关于文化现象的深刻印象,仅仅记住一些抽象的关键词。

3.文化教育的滞后性

文化教育应顺应时代变迁,追寻一个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但由于教材的更新换代无法紧随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速度,导致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信息滞后。特别是韩国社会及韩国人的行事风格一向以“快”著称,虽然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历史地理具有固定性。另外,诸如韩国的人文理念、社会建设、文化导向、政策措施等更多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则具有惊人的更替速度。如果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将此类内容及时加以补充和更新,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与社会发展的脱节。这种脱节将在学生与韩国人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在毕业后走入相关韩国企业工作时,树起尴尬的屏障。

二、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新视角的探索

外语是一门极为灵活多变的学科,韩国语的这一特点尤为鲜明。韩国社会中几乎每天都产生并流行“新造语”、“流行语”,而这些新鲜语言词汇的出现正是深层次文化变革所碰撞出的小火花。特别是伴随中韩关系的日益紧密,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悄然融入其中。这更需要从事韩国语教育的教师循序渐进地将基础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具有立体感,这亦是探索新视角的过程。

1.理论结合实际

文化教育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目前国内使用的韩国语教材大多是分主题形式编写的。每一课设有一个主题,围绕其展开单词、语法、课文的学习。比如学到关于“交通”这一主题时,在语言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大量图片、短视频向学生介绍韩国的交通发展现状、韩国的公共交通特征、中韩两国大众交通的异同点。特别是结合实际,探讨诸如春运、堵车、停车位不足、公共交通票价等热门主题时,鼓励学生展开调查,对比分析两国的实际情况、政策措施、应对态度等,制作成韩国语PPT,在课堂进行展示。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和掌握新鲜信息,向更深层次认知发展。例如,国内企业已经开展与韩国交通卡业务的合作,在中国直接可以完成韩国交通卡的购买、充值等。又如为了满足国内女性赴韩整容需求,韩国甚至开通了专门的美容包机航班。这些教材上接触不到的第一手信息都可以通过合理引导、学生调查不断完善、升华。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加深关于交通这一主题的基础词汇、语法、日常用语的记忆,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更实用的新词汇、新语法,还加深对韩国社会交通文化的全方位理解。

2.活用新鲜资源

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是各类资料。虽然语言教学可以依托教材,但支撑文化教育的资料来源不应该仅限于教材。学习韩国语的学生最初选择这一学科的部分动机来源于接触韩国影视剧、动漫、歌谣、美食等而渴望进一步深层次的了解另一部分是看到中韩两国日渐活跃的交往及发展前景。但归根结底,学生都希望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能够对韩国这个国家及中韩关系等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这样的要求,仅依靠目前课堂上开设的韩国概况、中韩贸易等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期望。不少学生在课外会关注国内韩国语教学网站,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视频,通过课下的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还有同学会关注随时更新的影视剧、歌谣、综艺娱乐节目,然而这样获取的信息只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灵活利用韩国本土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最新鲜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韩国很多语言文化研究机构的网站都会随时更新并上传最新词汇修订方案,并配备中韩日英对照译法;旅游机构网站会定期更新含韩国景点介绍、最新中韩旅游动态;新闻报刊媒体则更是时时更新韩国国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资源都配备各语种翻译版本,不仅是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起来也毫无障碍。这样灵活利用刚出炉的新鲜资源,完全跨越国境,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无限乐趣,发挥积极主动性。

3.注重双向视角

学习外语的首要目的是沟通交流,我们在学习韩国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也在学习中文。沟通与交流应是双向的,不能固定在单向视角上。课堂上的诸多文化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了解表层韩国文化,但换个角度,审视一下中国文化是如何在韩国传播,韩国人是如何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借鉴其可取之处,能更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文化学习与进步。例如,粗略浏览韩国高校的中文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国书法、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中国文化与艺术、多媒体中文、时事中文等,不胜枚举,可谓千姿百态。同样是外国语学习,韩国学生在学习基础中文的同时,不断积累一块块厚重的文化砖石。这启发了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接触文化发展前沿,不断革新与沉淀,打开视角、发散思维。又如,针对某一事件,留心中韩两国媒体分别是如何报道的,对比分析两国的出发点、关心事项与侧重点等,通过不断对比分析,了解两国的文化存在哪些异同。其实,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处处蕴含着文化。我们的文化教育正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回归生活。

三、结语

正是由于韩国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才充满更多可能性。国内大学的韩国语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寻求更规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虽然目前国内的韩国语教育重点尚停留在语言教学的阶段,但相信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随着韩国语教育的日趋成熟,中韩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综合性韩国语人才的培养是大势所趋。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不仅要注重训练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要不断探索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全新视角,将其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模式,逐步推进韩国语文化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苏晓霞.论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3).

[2]张金芳,汪素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04).

[3]陆伟明.论韩国语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运用[J].网络天地,2012(11).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原经济区舆情外译研究”(项目编号:2014-GH-73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新视角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马云的新视角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新视角
新视角
新视角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