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2016-04-05尧翠君

企业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消费水平农村居民

尧翠君

摘 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无论是从消费总额还是人口规模上看,农村占据了重要份额,扩大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因为文化教育水平不仅是影响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而且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消费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消费的合理化。

关键词:文化教育;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效途径

一、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意义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加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投资驱动的潜力也在逐步下降。在传统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是启动内需的关键,扩大消费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才占总消费的29.6%,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相比城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迅速,更具发展潜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能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

要求。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尹世杰教授指出:“小康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人民的消费以数量扩张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由以生存资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为主,逐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 [1]只有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使居民生活得到改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才能更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三)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农民消费水平偏低,使其无法享受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对农民有失公平;另一方面,城乡贫富差距扩大,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先进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的高度概括。其中贯穿着农民对物质、文化、环境、政治需求的不断满足。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处于从温饱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满足农民多层面的消费需求,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文化教育是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文化教育不仅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消费者素质,发展消费力的极重要条件。[2]一方面,发展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同时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另一方面,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素质的基础。发展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有利于发展享受、发展资料的消费,提高消费层次,扩展消费力;有利于促进合理消费,提高消费效益;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增强维权意识,保护消费力,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三、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应加快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

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农村的文化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加速发展文化教育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是农村教育任重道远的主旋律。目前,我国的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31.4%,初中文化程度占53%以上,高中文化和中专占12.7%,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其主要投资主体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的软肋。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教育立法等措施,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切实提高新增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在确保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9年义务教育所需的各项经费、确保贫困地区有钱办学和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按时上学的同时,将义务教育由9年制向12年制过渡、由目前的中小学阶段向高中阶段延伸,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文化教育。

(二)加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农民的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能够接受培训的人覆盖面较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年内接受过一次性培训的农民不足1/3,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不足3%。而在德国,53%的农民受过2至3年的职业培训。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教育体制不健全是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美国每年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达到1185亿美元;英国农民培训经费的70%由国际财政提供;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2》数据显示,我国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培训中居主导地位的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资金只有11亿元。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大力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投资经费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方式。由传统模式向实用技术系统学习转变,由单纯学历教育向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转变,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资源,组织实施“农牧科技文化素质工程”、 “新型农民创业配置工程”及“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大批初、中、高级的农业技术人员,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加强消费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消费水平。文明消费、科学消费是现代消费的发展趋势。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水平和文明程度,促进农民消费的智能化,必须加强消费方面的教育。首先,要加强农民消费观念的教育。积极培养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构建健康的消费观念,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过去落后、愚昧、保守的消费观念。其次,要加强关于商品知识、消费技能的教育。要培养农村消费者识别商品真伪、优劣的能力、合理选购商品及合理花钱的能力。再次,要加强关于生态消费的教育。要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绿色消费品并积极向他们传授生态消费技能。最后,要加强消费者权益的教育。要让农村居民意识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明确自己的权利,并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J].经济纵横.2002(3):3.

[2] 尹世杰.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J].消费经济.1992(1):18.

[3] 吕莉敏,马建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5(16):21.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消费水平农村居民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