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幽默的逻辑前景化研究
2015-09-10史雨嘉
史雨嘉
摘 要: 相声,作为一门幽默的艺术,主要通过包袱达到幽默效果。其包袱往往突破人们的定式思维,与心理预期形成反差。在相声创作中,可以通过逻辑偏离设计包袱,增强其趣味性。从前景化的视角研究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发现,相声包袱通过对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三大逻辑规律的偏离制造幽默。前景化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相声幽默的成因,并且对相声创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相声 幽默 前景化 逻辑偏离
1.引言
相声,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的喜剧性说唱艺术”(王力叶,1982:42),因其幽默谐趣,通俗易懂,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相声的幽默谐趣,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同时辅以表情动作。因此,相声创作首先要从语言上下工夫,运用语言使人发笑并寓教于笑是提高相声艺术水准的重要课题。
相声之所以幽默是因为相声里满是笑料。在相声中,所有笑料被称为“包袱”。在相声中,包袱,像一个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把笑料装进去,系好扣子,再伺机突然地把笑料抖出来(薛宝琨,1984:64),观众便会因出乎意料而放声大笑。同时,由于笑料是事先一步步装进去的,在出乎意料的同时,观众又会觉得合情合理。正所谓笑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
相声幽默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充分把握了笑的本质,即人的“心理情感常态的一种偏离”(安丰存、李红英,2011:140)。在语言表达中,巧妙地运用偏离技巧,将笑点前景化,从而使语言脱离人们的表达习惯,突破人们的定式思维,在表达方式和认知理解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进而达到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声,作为受观众喜爱的语言艺术,为保持其永久活力,其创作中语言的加工与提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相声语言在有限的表演时间里容纳更多的包袱,制造更多的笑点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前人的研究中,从预设理论、关联理论、语用学角度研究相声幽默的颇多,而从文体学前景化角度的研究较少。在相声幽默前景化的研究中,逻辑学角度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从逻辑前景化的视角,以当代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在央视2013蛇年春晚的相声作品《这事儿不赖我》为研究文本,探讨该文本是如何通过逻辑前景化制造并展现相声幽默的。
2.文献回顾
对于相声幽默的研究很早就有。早在1982年,王力叶在《相声艺术与笑》一书中就对相声的特点、包袱、笑料的基本因素等作了归纳。薛宝琨于1984年在《笑的艺术》中阐述了包袱的艺术辩证法和相声的艺术趣味。除此之外,研究相声幽默的期刊论文更是不胜枚举,但它们多是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关联理论角度探讨相声的幽默,而前景化及逻辑学角度的研究十分稀缺。
前景化,也叫突出,是文体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从绘画艺术中引进的,指“人们在感受视觉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把立体与其背景区别开来”(刘世生2006:34)。前景化的概念源于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1917),经过穆卡罗夫斯基(1964)、雅各布森(1988)等布拉格学派的阐述,后经利奇(1966)、韩礼德(1971)等文体学家的发展最终形成(刘世生,2006:34)。
前景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即偏离。偏离作为文体学最重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零度。零度和偏离的理论是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中的最重要的概念。柯亨(1966)在《诗歌语言结构》一文中提出了文体学中的“零度观”。在列日学派看来,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而偏离则是用来描写对零度的违反状态的。这种违反只是局部性的、非系统性的(王希杰,1996:184)。简单来说,零度即规范,偏离即变异。国内学者陈望道(1932)在《修辞学发凡》中也提出了零度的概念。而后,王希杰(1996)在《修辞学通论》中专门论述了零度和偏离,并把零度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明确提出来。王希杰(1996)还将偏离分为大偏离和小偏离。所谓小偏离,即交际双方不太关心或察觉不到的偏离。而大偏离,是交际双方可明显察觉到的,由于它的出现明显改变了交际效果的偏离,也是语言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王希杰(1996)还区分了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偏离是积极的、可接受的。相反,负偏离是消极的、不可接受的。王希杰(1996)认为,正偏离和负偏离既是对立的,又会在一定情况下相互转化。在日常交际中,为保持交流顺畅,人们通常避免负偏离以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而相声,作为语言幽默的艺术,往往会利用语言的负偏离所造成的与预期值的反差达到幽默的效果。这样,负偏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达到了积极的效果,进而转化成了正偏离。可见,正偏离和负偏离并不是绝对的,完全取决于语言使用的场合。因此,正偏离和负偏离是辩证统一的。同时,王希杰(2006)还将零度与偏离与四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即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语言世界。他认为在每一个世界都存在零度与偏离的对立统一。相声幽默的偏离,不应单单体现在语言层面,在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也都各有反映。相声的理解以文化为基础,与心理预期形成反差,零度偏离理论与四个世界的结合,使得相声幽默的成因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诠释。
从逻辑学角度对幽默的研究甚少。国内最知名的研究当属高胜林2001年的文章《逻辑偏离与幽默》和他2006年的专著《幽默修辞论》。高胜林的研究从幽默的深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将幽默从四大逻辑规律的角度进行划分,区分为对同一律的偏离、对矛盾律的偏离,对排中律的偏离与对充足理由律的偏离。高胜林运用了“逻辑偏离”这一概念,非“逻辑违反”意在区分“逻辑违反”是语病,而“逻辑偏离”则属于一种修辞。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要么仅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关联理论研究相声幽默,要么只是分别论述了前景化、逻辑偏离与幽默,而将相声幽默和逻辑前景化结合起来的研究不足,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3.理论框架
在《幽默修辞论》中,高胜林(2006)从四大逻辑规律的角度探讨了幽默的偏离,并对四大逻辑规律进行了细分。同一律的偏离被细分为夸张、换义、误会和倒错;对矛盾律的偏离,他细分出矛盾、露底、藏否和佯否;排中律的偏离分为闪避和用歧;而充足理由律的偏离则被细分为强推和谐辩两个次类。
当代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的相声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潮流,包袱新颖,深受观众好评。他们的代表作品《这事儿不赖我》中的包袱更是以逻辑偏离居多,涵盖了大多数逻辑偏离的种类。逻辑前景化理论在语料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将运用高胜林对四大逻辑规律偏离的类别划分分析这部相声作品,探讨前景化理论在相声幽默中的应用。
4.语料分析
4.1对同一律的偏离
同一律是指一种“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的规律”(高胜林,2006:228)。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语词或语句应当表述同一思想。对同一律的偏离即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前后不一”(高胜林,2006:228)。
4.1.1.换义
换义是指把一个字或词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高胜林,2006:228)。
例(1)
曹云金:您说的那个是老的三从四德,她们现在又编了一个新的三从四德。
……
刘云天:那您给说说,三从是?
曹云金:从不体贴、从不温柔、从不讲理。
刘云天:那这四德呢?
曹云金: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
在例(1)中,传统三从四德中的“从”字本义是“辅佐”,而从不体贴、从不温柔、从不讲理中的“从”字意思是“从来”。通过对义项的转换,“从”字意思发生了相对于常规的偏离,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4.1.2夸张
所谓夸张,即根据表达需要,故意夸大事实,以引起观众共鸣。夸张是对客观事物的虚假判断(高胜林,2001:87),因此是对同一律的偏离。
例(2)
曹云金:……人家那院子七百多进。院里好几百趟高速公路。
……
曹云金:人家他爸爸上厕所开车去,开一半回来了。
刘云天:怎么了?
曹云金:没忍住。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再大的四合院里也不会有高速公路。而在例(2)中,曹云金有意偏离常识,利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其词以凸显富二代的房子之大。其语言之荒谬令人忍俊不禁。
例(3)
曹云金:……而且堵车太严重,现在这大城市堵车多严重啊,早高峰是早六点到晚十二点。
刘云天:一天那。
曹云金:你忘了那句名言了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
在例(3)中,根据常识,早高峰不应持续到晚上,且如果两人都在五环,距离本应很近,可曹云金故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早高峰从早六点到晚十二点,五环以内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通过对同一律的偏离,突出交通拥堵现象的严重性,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4.1.3.倒错
倒错是违反客观事理,乱搭配使用词语,使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生错位,收到滑稽可笑的效果。倒错又可次分为违反逻辑的倒错、违反语境的倒错和翻译不当的倒错(高胜林,2006:237-242)。
例(4)
曹云金:有句老话说得好,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再者说了,你们女人不就喜欢这种长得坏坏的男人吗?
……
曹云金:是,我们女人是喜欢这种长得坏坏的男人,但我们不喜欢长坏了的男人。
在例(4)中,“长坏了的男人”一词十分好笑,究其原因是“长坏了的”通常不与“男人”搭配,属于词语的乱搭配现象。这种词语搭配的偏离使人眼前一亮,为之发笑。
例(5)
曹云金:小主从来容姿秀美,俏丽非凡,近日因诸事繁杂,身子不适略显容颜憔悴,奴才承蒙小主多年雨露恩泽,每每思之倍感惆怅,故特别进忠美味加以调理,适逢皇额娘刚刚送来番邦进贡上等之辛辣食材,奴才私心想着若是小主用来定是极好的,不知小主意下如何?
刘云天:唉,这什么意思啊?
曹云金:我就是问她吃炸酱面还就蒜不……
语体的选择应该符合所指称的对象和当时说话的场合,脱离了这个场合,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使人发笑。在例(5)中,本是一段现代夫妻的日常对话,言简意赅的表达才合适,可曹云金偏偏选择了冗长的甄嬛体。这种违反语境的倒错形成了对常规的偏离,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4.2对矛盾律的偏离
在矛盾律中,要求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语词或语句不应既表述某一思想又不表述某一思想(高胜林,2006:242),以免自相矛盾。对矛盾律的偏离是指说话人故意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增强语言谐趣。
4.2.1矛盾
在相声中,通常通过有意的自相矛盾,前后不一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例(6)
曹云金:而且关键问题是怎么哄都不行,我一看过年了她不高兴了,我赶紧得哄哄啊,我说“亲爱的,别闹了,别闹了行不行”;“谁闹了,谁和你闹了,啊,你作为一个大男人说一声对不起不行吗?你说一声对不起不行了吗?”我一看人家都说这话了,赶紧表个态吧,“对不起”你猜她说什么?
刘云天:她说什么啊?
曹云金:你以为一句对不起就完了?
在例(6)中,曹云金在描述朋友难哄时,引用其女朋友的话自相矛盾。前文说,作为男子汉,在哄女孩子时要适时跟女方说声对不起就好了。可刚说完对不起,女孩子却又说:“你以为一句对不起就完了?”这一前一后的矛盾把男士的为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发笑。
例(7)
曹云金:我都想好了,买车就买公交车。
刘云天:那图什么呀?
曹云金:专门走公交专线,不堵。专门停公交车站,不交停车费。等到有人上车了,告诉他:下去,我们这私家车。
在例(7)中,曹云金前文说买车要买公交车,既然是公交车就应该以公共交通为目的,可后文当有人上车时,曹云金却以“这是私家车”为由拒绝载客。这一前一后的矛盾把人们对交通拥堵的无奈表现得惟妙惟肖,引起观众共鸣,令人捧腹。
4.3对充足理由律的偏离
充足理由律要求我们在作出判断时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这一原则在正规的推理时是必须遵守的。但在相声艺术中,有时通过有意的偏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3.1.强推
强推,即前提与结论毫无关联,而完全凭说话人主观地强行作出推论(高胜林,2006:269)。强推讲求的是情趣性、荒诞性,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越是无关越好。
例(8)
曹云金:人家的饭碗,纯金的,纯金的饭碗。人家的马桶,纯金的,纯金的马桶,你用过吗?
刘云天:我怕用混了。
曹云金:那怎么可能用混了呢,马桶里有水。
刘云天:我这个人爱喝汤。
在例(8)中,刘云天仅仅因为马桶和碗都是由黄金做的,且里面都会盛有液体就认为容易用混。显然这种逻辑推理是不成立的,属于强推。这种荒诞的逻辑偏离让人觉得滑稽。
4.3.2.谐辩
谐辩,就是为了争胜逗趣,说话人故意用歪理为自己辩护(高胜林,2006:272)。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机械类比。这种近乎毫无道理的类比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例(9)
曹云金:尤其是我们那生物老师。
……
曹云金:太可气了!
……
曹云金:考试不好好考,她弄了一鸟,你让我们答吧,什么栖息地,什么品种,叫什么名字不完了吗,不行,他得加大难度,她弄一布袋,把这鸟套上,把鸟腿露出来,猜这什么鸟,那不废话吗,我把裤腿卷起来你知道我是谁啊!
例(9)中,曹云金为了证明生物老师出的题难答,生拉硬扯地将一个毫无可比性而言的例子拿来作类比,用歪理为自己辩护。这种毫无道理可言的逻辑偏离被运用到相声创作中便显得十分幽默风趣。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声《这事儿不赖我》中对同一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三大逻辑规律的偏离进行分析,论证了相声包袱背后不同的致笑原理。逻辑偏离不同于逻辑违反,是通过对语言的精巧加工使语言表达与观众的预期形成强烈的反差,最终达到幽默的目的。研究发现,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相声中幽默的成因,同时也能用来指导相声的创作。相声艺术家可以从不同的逻辑偏离角度设计包袱,增强相声的幽默性。
由于语料和文章篇幅的限制,文中的例子未能涵括所有的逻辑偏离类别,对于相声幽默的分析只是浅尝辄止,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为相声幽默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安丰存,李红英.语言偏离与话语幽默——以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39-144.
[2]高胜林.逻辑偏离与幽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87-90.
[3]高胜林.幽默修辞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刘世生.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力叶.相声艺术与笑[M].广播出版社.1982.
[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J].语文研究,2006,02:1-6.
[8]薛宝琨.笑的艺术[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指导老师: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