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路径探究

2015-09-10沈惠琴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教师应意识

沈惠琴

数学问题意识是学习数学必需的重要品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提供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材料,使学生“乐问”

教学材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而有“生命力”的材料是指内容应具有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和探究性等特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经过教师有针对性改造的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材料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这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乐问”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生活大环境,创设如下情境:杭州市某网店要定做一种新的快递纸板箱,要求正好装下12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巧克力盒子,于是教师提出“你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吗”这一问题。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并提出各自的想法:我想纸箱要轻一些,减轻快递员叔叔的负担;我想应该要环保,所以设计的纸箱用料要尽量节省些。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设计用料才最节省呢?学生根据要求深入思考、激烈争论,最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只要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他们的能力空间也是无限的,学生探究的过程就其蕴含的意义而言,将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本身。通过给学生提供有“生命力”的教学材料,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问”并学有所得。

二、提供宽裕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己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以至少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使教师让学生提问题,也可能因教学时间的限制而草草结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提问成为“走过场”。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堂的某个重点环节给学生留有宽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问、思、辩,那么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其“能问”的良好数学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练习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为贫困山区捐款活动中,五(1)班32人,平均每人捐款3.6元,五(2)班33人,平均每人捐款4.4元,五(3)班32人平均每人捐款4.2元。继而教师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问。学生提出:“三个班一共捐款多少钱”“哪个班捐款最多”……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可以让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另外,在新知教学时,多让学生问一问、议一议、评一评;在关键处、重点处教师再加以追问和点拨,让问题更深入、更有价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在巩固、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补充;在复习旧知时,鼓励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使旧知得到延伸和拓展。概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宽裕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问”,放飞学生的数学问题思维,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敢问”

人都是渴望得到赞赏的,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他人的赞赏和恰当的评价,则会逐渐失去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真好”“你很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学生的回答得到肯定性评价后就会敢于提问。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自学课本材料,然后教师提出:“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切合教学内容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怎么画”“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等。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提问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如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能想到问这个问题非常好,但如果换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就更完美了?”而面对那些提得很到位的问题,教师要不吝夸奖:“你提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棒了,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此后就会真正地爱上提问质疑,并会想办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热情,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呵护,绝不能随便予以否定、遏制及嘲笑;对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其体会到提问的乐趣和成就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提问氛围,这样,学生提问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树立起来,学生也就敢于提问了。

四、注重提问技巧的引导,使学生“善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不是鼓励学生乱问,而是要“善问”。从好问到“善问”是一个逐步前行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点拨。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但学生在表述上往往不够准确,此时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的适时点拨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想法中的亮点,促使学生“善问”。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在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后,问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哪些知识”,这时,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于是纷纷提问:哪个人发明了钟?为什么钟面上只有三根指针?它们各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钟面上只有12个数?……此时,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两根粗一点的针和这12个刻度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其实既是在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在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也就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请学生自己提出对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寻找答案。正因为问题是经过学生自己思考提出来的,当师生、生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解决的方法也就更多样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适时地进行“追问”和“补充”。这样不但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提问技巧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在探索创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提问、讨论和学习。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新明半岛英才学校 311121)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教师应意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