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依托德育人文关怀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2015-09-10王帅乔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王帅乔

摘    要: 近年来高校学术失信事件频发使高校意识到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人文关怀理念与学术道德教育的属性及主要内容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依托德育人文关怀进行高校学术道德教育是提高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学术道德教育    德育人文关怀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学术失信事件频发使其学术道德受到质疑。造成学术失信的原因包括功利化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考评机制过于看重科研成果等,但最本质的原因应归结为高校学生学术道德水平较低,因此高校针对学生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应是解决学术失信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术道德包括诚信、责任等方面,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责任是搞好学术研究的保障。学术道德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高校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使学生认知学术道德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信念指导实践的活动过程。学术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离不开人文关怀理念。德育人文关怀强调尊重关心人的精神需要、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对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人文关怀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联系

德育人文关怀理念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在属性及主要内容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学术道德教育与在德育人文关怀理念属性上具有密切联系。学术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属于德育的范畴。而德育人文关怀则是一种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德育中的新型理念,对于强化德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说两者是内容与手段的关系,恰当的手段有利于内容的实现。

其次,德育人文关怀内涵与学术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向契合。学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及法律法规教育。诚信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科研全过程中自觉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严谨求实地获得学术成果。诚信教育是对学生的精神品位、心灵世界的教育,德育人文关怀以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为价值取向,以陶冶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为主要内容与学术道德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内涵相契合。责任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学术成果的享受者必须且有能力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负责。责任意识是对学生学术主体意识的培养,德育人文关怀以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塑造独立人格为本质特征与学术道德教育的责任教育内涵相契合。法律法规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是促使学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价值观,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科研事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与德育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三、依托德育人文关怀进行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关注学生迫切需求,协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

专业学术水平有限,达不到学校要求是部分学生铤而走險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先处理好这一问题,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术道德教育的效果。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结成以导师为中心、高年级帮助低年级、优秀生带动普通生的学术引领小组提高学生的学术平均水平。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的理论知识对其学术研究的方向或主题给予因人而异的指导,尽可能提供有利资源,助其进步。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结对,通过开座谈会、私下交流等形式将自身经验、感受传达给需要帮助的对象,这样既能关注导师所关注不到的问题,又能帮助学生通过较为轻松的交朋友的方式尽快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术水平。

(二)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学生在学术中的主体意识。

德育人文关怀的目标理念是主体建构,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术道德教育中采用榜样示范方式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在学术中主体地位的作用。榜样包括三个层面:名人伟人、导师及优秀同辈人。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敬业的优良传统,通过观看电影、阅读传记、召开读书分享会、茶话会等多种形式了解钱学森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感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意识到遵守学术道德不仅是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负责,更是对祖国的发展负责,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导师是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充分发挥导师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只有导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导师的个人魅力是最有力的学术道德教育方式。此外,由于同辈人之间最容易形成有效的沟通,因此,充分发挥同辈人群体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使学生主动掌握学术研究的有效方法,更切实地落实学术道德教育。

(三)以高奖励与重惩罚相结合的规定为契机促进学生学术德育内化。

学校对于学生真正的学术成果应当给予较高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同时也要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极为严厉的惩罚。高奖励与重惩罚相结合的学术规定可以较有效地激励优秀学术成果的产生、遏制学术失信的现象,但根据德育人文关怀回归生活的实践理念,规范学生行为并不是学术规定的最终目的,其终极目标是将学术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选择,即在没有规定的强制要求下,学生也能主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信负责地开展学术活动,将学术道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尽管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坚守规则,最终可以实现学术道德的内化。

高校学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有赖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日益发展。根据德育人文关怀与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将德育人文关怀切实融入高校学术道德教育中是强化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艳.关于研究生学术失信治理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2):88-91.

[2]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德育,2008(1):45-48.

[3]赵琴琴.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3):199-202.

[4]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张海莲.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19-2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