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2016-12-05韩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校教育学习动机

韩勇

摘 要:学习动机的普遍不足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一个显著问题,这既和教育机制相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欠缺相连,而信息技术对此则有很好的矫正作用。文章从此出发,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然后就信息环境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巧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完善网络课程、构建反馈体系等。

关键词:信息环境 学习动机 高校教育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动力倾向,包含学习需要以及学习期待两个部分的内容,它能够引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业目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个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类。据调查统计,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最为强烈,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则普遍不足,甚至还不如中高段年级的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既和大学生本身意志薄弱、理想缺失息息相关,也和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体制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因素之一,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其自学能力。文章立足于此,就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做了相应的研究。[1]

一、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分析

相比于中学阶段而言,大学生缺乏升学考试的压力,学习压力普遍较小,加之目前的高校课程,教学与考核相对宽松,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更低,逃课、旷课现象屡见不鲜。信息环境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之一,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定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诱导性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尤其是在通识类课程以及思政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兴趣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其学习动机。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既和大学生本身学习意志的薄弱紧密相关,也和教师“教材、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有着密切联系。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化解此一问题。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它能够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资源,使抽象的课程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大有裨益。举例而言,思政教育,诸如毛泽东思想概论、近现代史等,是高校学生学习中比较反感的课程,这固然和课程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关,也与教师教学方法失当有着重要关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出发,在教学环节中引入一些视频、音频片段,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就以近现代史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从《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建党伟业》等作品中剪辑相应的片段,在课堂教学时播放,让学生在视频欣赏中感知中国近代历程的变迁。[2]

2.化解学习难点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难点,学生对这些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形,直接决定了课程学习的最终效果。相比于高中生而言,大学生的学习欲望通常并不强烈,甚至可以说较为低下,这就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于那些一听就懂的知识点,对于需要认真思考、训练、总结才能理解、把握的知识点缺乏足够的兴趣与信心,这不可避免地制约了最终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从而化解学习难点,激发学习动机。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精讲知识点,所谓精讲知识点,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将学生觉得学习有困难的知识点以ppt的形式单独列出、单独讲解,通过反复的讲解与传授来逐步消除学生的学习困难,让其在不间断地讲解中克服学习困难,强化学习动机;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活动相比于枯燥的知识讲解以外,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动机。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的指示下,完成学习活动。

3.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程教学离不开必要的学习氛围,换言之,学习氛围是决定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当然,它同时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之一。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学习动机才会得到激发,也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恰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逐步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借助教学课件的制作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习自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这使得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形有所改观,提升了课堂的整体学习氛围;其次,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非常看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网络技术的开发。众所周知,图片、视频等资源相比于文字信息而言,更容易为大学生群体所接受,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器课堂注意力,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动机。[3]

二、信息环境下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2400

1.巧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高校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手段的陈旧与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普遍不佳的尴尬情形。比如,教师的口头加粉笔式教学,耽误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又如,教师在知识点的讲解中,仅仅依托于教材的枯燥论述,学生既缺乏听下去的兴趣,也提不起来学习的欲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完善教师的教学手段,从而改善这一教学情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来取代传统的粉笔式教学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之中,借助信息化的办公技术,将课程教学内容呈现到笔者本之中,并且教学课件的制作可以有效突破文字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音频、视频、图像等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运用的资源带到课堂上来,既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其次,信息技术是一种包含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网络技术既是拓展课程容量的途径,也是教师完善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课内、课外资源的交流与互动,借助课外资源强化学生课内资源的接受与记忆,进而完善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整合网络资源,拓展课程容量

在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学习内容的枯燥性、单一性也是其学习动机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俗语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目前高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虽然具有系统性、完备性等多个特征,但其理论知识的呈现形式以及编排方式并不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特点,难以激发其学习欲望。对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网络资源,借助网络资源的海量性、实效性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网络资源,也就是相关性资源,这部分网络资源是教学内容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对于学生全方位地把握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课程理论教学的环节中,引入反应具体理论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受理论的直观性;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衍生性的网络资源,所谓延伸性网络资源,它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但又有所延伸,比如同一种理论在不同情形的表现形式等,这种网络资源的引用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提升其触类旁通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的网络资源。所谓拓展性网络资源,它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一种超越,无论是知识容量还是知识层次都有所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尤为突出的作用。

3.完善网络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体现。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课堂是学生最为主要的学习针对,学生在课堂以外自主学习的空间与资源较少。即使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自习室或图书馆自学,但由于缺失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有效的学习指导,自学效果也往往不佳。网络学习则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一方面为学生的自学活动提供了一条不同于图书馆、自习室的虚拟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尤为教师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提供了可能性,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完善大有裨益。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制作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以自主性为主要特征,但也离不开必要的引导,在以往的自主学习中,教师缺乏引导的途径。网络学习则不然,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制作成课件上传到校园网络之中,供学生下载学习,这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弯路,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进行在线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移动网络时代,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对此,教师、学生可以构建一个在线交流群,如qq群、微信群,学生可以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询问老师,老师在线予以解答。师生间的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4.设置学习目标,构建反馈体系

反馈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持续而有效的反馈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复查与反思,也能够让学生教学反馈的指引下,提升学习动机。而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中,也只有不断地得到反馈,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进步。因此,在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自我学习时,教师要做好反馈体系的构建工作。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设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明灯,教学实践表明,抽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某一理论”等,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对此,教师要将学习目标细化,比如先了解某一理论的产生背景,进而掌握这以理论的具体内容,紧接着把握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等,让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能;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比于课堂教学不同,网络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介入的空间较为狭小,在此种前提下,学生要积极地根据学习活动所反馈出来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当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虽然难以介入到学生的学习环节之中,但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展开评价,评价的核心要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评价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历时性比较,而非不同学生的共时性比较。[4]

结语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条件,与最终的学习效果有着紧密的关联。大学生受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以及自身的心理素质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在学习动机上呈现出普遍匮乏的态势,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其学习欲望,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从信息环境的时代背景出发,积极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完善高校教学。

参考文献

[1]柳素芬、侯庆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J].教育信息化,2005(07):67-68

[2]刘春志、袁桂平.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J].软件导刊,2008(10):55-56

[3]刘洪莉、王月娇.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03):25-28

[4]赵永岐、孔珍珍.网络课程中的动力激励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6):52-54

猜你喜欢

信息环境高校教育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信息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路径与信息安全探索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信息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
图书馆:历史、现在和未来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