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

2015-09-10张静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中班幼儿幼儿教育

摘    要: 幼儿分离焦虑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引导不好或严重的话,会对孩子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次研究从不同年龄班分离焦虑不同表现入手,着重对小班和中班进行比较,针对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从老师、家长及同伴三方面帮助幼儿减轻分离焦虑的消极情绪,通过案例分析找出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中班幼儿    分离焦虑    幼儿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1.分离焦虑的概念及意义

“分离焦虑”主要指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孩子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障碍,属于内化综合征。

陈鹤琴说:“大家都知道,幼稚园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如果引导不好或严重的话,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这是因长期焦虑造成的。长时间的分离焦虑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生理、心理,焦虑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因此,在发现孩子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引导,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

2.不同年龄班中存在的分离焦虑现象

一般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小班幼儿身上比较常见,此时幼儿年龄还小,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在长时間与抚养者接触后,对于幼儿园这种大家庭似的生活环境不能适应,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这一方面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无所适从感,强化幼儿的焦虑情绪。每次开学,幼儿园的小班里都会传来阵阵哭声,很多幼儿都抱着家长不让走,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在我园2006年10月份学校组织的为期五个星期的教育实习中,我所在中班幼儿身上也出现分离焦虑。班上一名幼儿每天早上来园都会掉眼泪,找各种理由不让家长离开。幼儿经常性哭闹,不但会对老师及家长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影响。

在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18日的实习过程中,我偶尔会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现分离焦虑情况,如幼儿黄醒阳因生病在家休息了几天没来上学,病好后由爸爸送过来,到了教室门口爸爸要离开的时候,醒阳突然拉着爸爸不想进教室,要跟爸爸回去,说是想妈妈,后来在座位上哭了大半天才在我的多次劝导下停止哭泣。

为什么在这么多年龄段幼儿身上都会出现分离焦虑呢?为了找到答案,我以中班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此次研究。

二、问题的设计

⒈研究对象

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2)班两名幼儿。

⒉研究时间

2006年11月13日至2006年12月8日;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18日。

3.研究方法

⑴个别观察法:对出现分离焦虑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

⑵记录法:将平时观察到的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⑶访谈法:询问带班老师,该幼儿出现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老师是如何引导的,该用什么方法。访问该幼儿家长,该幼儿在家是什么情况,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⒋研究的预期目标

⑴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⑵提出解决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办法。

⑶简析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三、研究内容(过程)

1.调查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反映在痛苦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2.仔细观察后的结果(案例)分析

(1)案例一: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5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摇?摇观察者:张静

小乐面带笑容走到身边:“老师早。”

“早,小乐。”

转头找爸爸,抓着爸爸的衣角,眼中含泪。

爸爸:“小乐,去玩吧。”

小乐:“我肚子疼。”

爸爸:“一会就好了,去喝点热水,和爸爸再见吧。”

小乐:“我头也疼,脚也有点疼。”哭着抓住爸爸。

老师抱住他,爸爸才离开,持续哭了一个多小时。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3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摇?摇观察者:张静

小乐和爷爷在门外讲话,眼中带泪地说找手帕,不让爷爷走,带着爷爷到处找,小乐找不到手帕,爷爷说要走,小乐的眼泪就下来,我让小乐的爷爷先走,小乐在我劝说了将近二十分钟后才停止哭泣。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30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摇?摇观察者:张静

今天舞蹈节快要开始时,老师请家长先到门外去,老师要和小朋友讲一些事情,小乐一边哭一边抱着妈妈不让走,好不容易才在老师的劝说下回到自己的位置,中午妈妈要走了,小乐又抱着妈妈哭着不让走,老师挡着小乐,小乐的妈妈才走,老师劝了好久,小乐才稍稍停住,小乐和我说想妈妈,要我打电话叫妈妈晚上早点来接。

吃饭时,毛毛指指小乐说:“他哭了。”小乐一边哭一边吃,还呛着了,吃一点吐一点,好久才吃完。

简析:小乐家长对小乐非常娇惯,比较溺爱。小乐由公公婆婆抚养,老人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再加上与父母在一起时间较短,所以家里的大人对小乐几乎是有求必应,大人对孩子却没什么要求。小乐本人很内向、胆小,甚至有点自私、孤僻,比较粘人,不愿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喜欢一个人玩;从不像其他幼儿一样邀请小朋友去家里玩;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不喜欢与人交往;外出时,喜欢跟在大人身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小乐每天早上都不舍得家人离开。

(2)案例一: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4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摇?摇观察者:张静

妈妈说:“甜甜今天刚好了,还是要上幼儿园,跟妈妈再见吧!”

甜甜声音很小地说:“妈妈,再见!”

妈妈刚走了两步,又回来说:“哦,宝宝,你要记得多喝水。”

甜甜一听妈妈这么说,又跑出教室门口,抱着妈妈的腿:“妈妈,我要你陪我,陪我做完操再走。”

妈妈说:“来不及了,宝贝,妈妈要走了。”

甜甜听着就大哭起来。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2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摇?摇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在门外大声哭喊,抱着妈妈不让走。老师把甜甜抱住,甜甜用力向门外走,妈妈这时走到一半又折回来,甜甜哭闹得更厉害了,妈妈走后,甜甜慢慢停止了哭闹。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2月1日?摇?摇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摇?摇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抱着妈妈又哭闹起来,在老师的劝哄下停止了哭闹,并要妈妈早点来接,妈妈答应了,甜甜才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坐好。

简析:甜甜是这学期新转来的插班生,刚开学时情况还比较好,前一段时间生病后,情绪(早上入园时)一直都不怎么好,加上爸爸妈妈有时走了又回来,调动孩子的情绪,这是造成孩子早上情绪不佳的原因。

⒊形成上述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原因

(1)家长的溺爱。我对小乐老师、保育员及家长的访问后得知:父母、祖辈对幼儿非常宠爱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2)家长不恰当行为的影响。这些家长常常送孩子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还有一些家長,当他无法制服孩子时,会不假思索地用“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的话制服孩子,无形之中使孩子对幼儿园蒙上阴影。其实家长不经意的语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感染幼儿,诱发孩子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3)幼儿自身因素。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是导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而幼儿自身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焦虑的另一个方面。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依恋的情绪情感就更强烈,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社会性焦虑表现得更剧烈。

四、讨论

1.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有什么区别

根据我的观察,中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幼儿自小与父母分离,由爷爷奶奶照顾,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很短,对于父母的依恋得不到满足,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内向、胆小,不喜欢与人接触,使幼儿每次去幼儿园与家长分离时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2)插班生。由于经历了一学期的小班生活,对原来集体已熟悉再加上此时幼儿的适应能力还不是很好,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让幼儿一时不能适应,只要老师正确引导,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好转。

(3)身体不舒服。幼儿因为身体因素变得比较脆弱,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不舍得父母离开。

而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最大原因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再加上亲人的骤然离开,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会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亲人要把自己丢掉,心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从而哭闹不休。

表现:大多数幼儿都会选择以哭闹这种方式消除自己的情绪,引起家长的注意,小班幼儿哭闹的比例较中班多;少数幼儿则会用各种借口拖延时间,留住家长。

⒉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

(1)老师方面。像小乐这样的幼儿应与他个别交流、谈心,让他学会独立,不要处处依赖家长和老师,要让他学会与其他幼儿相处;甜甜这样的情况应该多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培养她与同伴、老师多交流。游戏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中幼儿很容易放松,减轻焦虑感,所以要让幼儿多参与游戏,并且多人游戏能帮助幼儿在无形中锻炼与同伴的相处及语言交流能力。

(2)家长方面。像小乐这样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的独立能力,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感受,对孩子要多加关注,不要轻易满足幼儿的要求,对孩子不要溺爱。对于甜甜这样的情况,父母应与幼儿经常交流,消除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幼儿尽快融入新环境。并加强家园联系,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早上送孩子时,送到就走,不要走了又回。

(3)同伴方面。同伴对幼儿有很重要的作用,《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同伴是社会化动因,是强化物、范型,能帮助去自我中心并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感。

五、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小班幼儿身上比较常见,但在中班幼儿身上不是没有,有的情况很严重,会影响幼儿今后发展,所以我们要从老师、家长及同伴多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感,为幼儿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中班幼儿幼儿教育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