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015-09-10甘建设
甘建设
摘 要: 数学贴近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要重视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數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学问题 数学语言 课堂练习 数学情境 数学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一、数学问题思想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后,我围绕学生营养早餐供应出了这样一道题:“政府为小学生每天供应一个鸡蛋,一袋奶子,一个花卷。已知一个鸡蛋的价格是0.52元,一包奶子的价格是1.75元,一个花卷的价格是0.80元,算算政府每周为你供营养餐付出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你小学毕业后政府共拿出多少钱为你供营养餐?”这样的题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家里冬季取暖用的炉子中烤箱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呢?”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盖子美观,等等。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做饭和烧水的用具都是圆形具有稳定和封闭性”这个结论。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理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它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三、数学语言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时,我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
课题提示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既有趣又有用。
四、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学生通过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五、数学情境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我出了一道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并要求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假设村委会在学校的正东方向3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400米处,村卫生所在学校的正南方向9000米处,养老院在2000米处,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然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数学作业生活化
例如,“统计”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我在教学“统计”内容后,从小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让学生统计各种熟悉的几何图形的个数,要求一个同学拿图片,一个同学做纪录,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下各种图形的个数;让学生分四组统计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个数;学校在312国道旁,利用这个便利条件,让学生统计每小时通过的车辆,并且分类。每一项统计活动学生都积极投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统计任务。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统计思想的熏陶。经过小组汇报交流,又使得统计中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类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整个统计过程学生好像置身于亲切自然的游戏环境中,学得轻松愉快,巩固了学到的书本知识。
数学贴近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教学的入手点,也是落脚点。为此,教师要重视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6.
[2]叶利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2).
[3]高红蕊.试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14).
[4]李勃然.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J].学周刊,2011(30).
[5]孙秀香.快乐学习数学[J].辅导员,2011(18).
[6]钟文炳,兰志辉.让学生在审美情趣中学习数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