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的尝试与思考
2015-09-10叶建安
叶建安
摘 要: 语文与时代生活联系密切,文章提出课前演讲的尝试与思考,把语文学习与活动课巧妙地融合起来,寓学于乐,知识与能力并进,思维与才智齐发。
关键词: 演讲 实践 锻炼 理解
语文教科书和教学时常受到“时代专家”的点评与提议。这是一件促进语文学科发展的大好事。语文教改产生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活动课便是一个重要课题。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无需争议,但就其实践而言,应该说是初步的,有待日臻完善,活动课形式又灵活多变,不一而终。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偏爱于选择“课前演讲”这一形式作为尝试,希望通过实践进一步找出一些规律性及操作步骤,使之更有效地发挥其专长而服务于语文学习。我在实践过程中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课前演讲的意义
概括而言,是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从具体讲,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扩大学生视野、知识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养成学生互相尊重、协作的品质;创造一个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参与,间接提高自学能力。
二、课前演讲的内容
演讲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就初中三年,不同年段应有适当区别,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初一年,主要可以让学生作有关叙述训练;初二年,可以让学生作片段的说明:描写训练;初三年,可以让学生作片段的议论训练,评论学校、家庭、社会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演讲内容可有以下方面:
1.讲故事、笑话或幽默。
初中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最感兴趣,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或看杂志、报纸上有关这些内容的文字。因此这样的内容较通俗易懂,而且能引发人的快乐情绪。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的听、看转化为说的形式,学生为了把故事说好,就必须熟悉故事、笑话梗概,所以在听或看过程中注意抓重要信息,关键信息,记忆下来,而后用自己的语言加复述或复述的基础上加入新信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由于讲故事较容易,因此可以培养学生上台的自信心。
2.讲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中有许多包含历史知识,对这一些故事,学生不仅能讲,而且要讲得准确无误,对历史时间、人物、地点、情节等定性的内容,不可编撰、修改,这就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积累许多成语词汇,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历史事实。
3.作自我介绍。
新生彼此不认识,不了解,交往的心理需要使得他们通过一定渠道实现这一愿望,其中面向全班自我介绍是最直接、面最广(班级范围)、最全面(兴趣、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有效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学生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总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准备,从讲什么,怎么讲,到用什么语调,什么姿态,至克服胆怯的心理,作一次大方的发言。
4.读诗歌或优美散文。
有些小同学喜欢诗歌,有些优美散文(包括课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记忆犹新,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些自己熟悉的诗、文较完美地朗读出来,甚至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既训练朗读能力,又给予别人美的欣赏和熏陶。
5.介绍科普知识或生活小常识。
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21世纪是知识爆炸时代,在初中生狭窄的知识圈里,引入一些科普通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从图书馆的专题书或科普杂志上,摄掠一些适宜理解的科普知识,并传播给其他学生,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另一部分是生活小常识,有的还是身边事,学生把亲身经历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拿来交流,彼此受益,又有实际应用。
6.介绍名人名事、伟人伟绩。
常受古代圣贤的事迹感化,可使自己不断进步。名人、伟人,可涵盖古今中外男女老幼,凡有成就者,皆为极好的题材,介绍他们的事迹,可激励全班同学,闻其事如与之同行,敬其道如与之共语,其言行犹深深感化几代人甚或几千年的历史。
7.报道新闻。
这里指的新闻不仅有电视、报刊上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还有发生在学校的新人新事,发生在身边的生活鲜闻,利用演讲说给大家听,一可增进学生对时事的了解,对身边社会的了解,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8.介绍说明事物或描绘某一对象。
结合课文有关表达方式的要求,让学生作片段的文字说明介绍某一物或阐明某一浅明的道理;描繪自然现象、四季景物、人物动作等,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百草园景物描写,捕鸟过程描写,皆可让学生仿写,并通过口头表达交流。
9.评论学校、家庭、社会某一问题。
初中高年级学生对客观事物具有初步的判断、分辨、欣赏、评价能力、思辨性较强、较爱发表和强调个人观点,利用这一特点,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某一现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不求观点的统一,意在激发学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发展其创新思维。
10.即兴演讲。
这是演讲的较高阶段,可采取限命题和不限命题两种不同形式,学生必须具备的不仅有台上讲的一般技巧,还要有个人知识容量,道德情操、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个人综合素质越高,在即兴演讲中发挥得越得心应手。对这一点初中生的适用性还不是很强,只能降低难度要求,有选择地作一些形式上的尝试。
三、课前演讲的实践
我在几年实践中感到,开展这一活动应注意几个问题。
1.因材制宜,因年段制宜。
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往往会遇到学生能力悬殊的情况,因而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有灵活性,允许个别不同,否则有时就会遇到卡脖子的尴尬现象,破坏氛围。还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程度,学生是否活跃等考虑全面,寻找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因年段制宜则主要是初中三个年级段在内容上应有所侧重,不要过高地要求学生,让学生能做愿意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注重反馈,及时肯定。
对学生的演讲,教师应有反馈、点评,不一定天天有,但对有特色、有新颖性、有进步性的就该给予较高评价,对不足者也不遮掩,中肯评判,采取适当指导,如语音、语调、语态、台上形象等。此外,还要阶段性小结,学期有总结。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而不是玩一玩,闹一闹。
3.持之以恒,从量到质。
课前三、五分钟的演讲,贵在坚持不懈,不可忽热忽冷,或时停时续,或开始兴致勃勃,之后冷冷清清,这样必然收获甚微。先有每日一讲,三年时间的积累,便将有喜人的成绩,定会有从量到质的飞跃,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