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9-10杜辉
杜辉
摘 要: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应分析学生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重视师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实践考量,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审美创新才能,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综合素质,拓展思路,安排好就业工作。
关键词: 涉外旅游专业 培养模式 学生就业
世界旅游组织1997年10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中国将接待1.37亿游客,但只有0.4亿游客能享受专业的服务。因为涉外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缺少,具有国际管理水平和文化底蕴的人才更少。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要加强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让学生拥有精湛的记忆和专业的技能,做好就职准备。
一、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
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大多性格热情、活泼开朗、好动、善攀谈,对理论知识缺少兴趣。但是,教师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英语及小语种训练,才能培养成为需要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发挥他们的综合能力、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全科学习成绩提高和专业素养提升。
二、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深刻。
我国社会文化一直轻视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很多家长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存在偏颇,觉得旅游行业如昙花一现,吃的是青春饭。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觉得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身份不高,地位低。
2.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专业的发展在我国时间不长,又是边缘学科,学科深度发展不够,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缺乏经验,侧重书本知识讲解,还有的教师半路转行过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工作经验。从教学模式来说,受到旧的教育思维束缚,没有操作性强的专业能力学习,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教师重视讲解理论知识,职业工作要求学生做。很多高职学校都设置了模拟实训室,给学生操练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但是因为设施投入等问题,设备落后于生产实际,所以学生有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的嫌疑。
4.重视考证轻视质量。
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很多高职学生喜欢考助理酒店管理师、导游资格证、酒店服务员资格证等,成为潮流。一些地方鉴定部门标准低,让学生重视考证,轻视质量,学生缺少真的才学,这样就业率就低。
三、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重视全身心投入职教市场,重视培养涉外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探索涉外旅游专业模式,寻找发展路径。
1.重视师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结合的办法,专职和兼职的办法,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学历教育中,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理论水平。同时,教师为提高实践能力,定期到涉外旅游企业实习,并积极从企业选调、选聘优秀的技能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渗透和指导。结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接受实践的考量。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具备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熟练运用英语及小语种能力,掌握涉外旅游企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大量能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训课。学生在轮岗中定位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体会角色的内涵。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多次反复中,逐渐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3.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新才能。
旅游活动是审美的享受,也是文化含量高的审美消费。教师要重视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景点参观、宾馆房间布置等,重视文化特征显示,重视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给人的审美享受,让旅游者难以忘怀。涉外旅游服务是心理学知识具体运用的专业,要满足顾客心理需求,重视管理员和服务员的审美修养,重视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准,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4.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综合素质。
人的素质有知识和能力。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要求学生有管理、组织、应变、创新、交际、语言等灵活运用能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开展社团活动,发挥社团作用,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开展技能活动月活动,重视将专业知识学习融入文化活动中,展示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快乐学习中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发挥创造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拓展思路,安排好就业工作。
我国涉外旅游管理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教师根据当前就业形势,找准高职教育和市场的切合点,多渠道为学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办学,对学生实行订单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制订培养计划,选拔学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校企共同参与、协调协作、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教师在安置过程中可以主动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式,开展就业讲座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此外,教师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签订就业合同。通过实习等单位对学生进行长时间考量后,不管从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利用家长亲戚的关系,多渠道获取就业机会,对工作能力强、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学校可以鼓励其当老板,开办旅行社、旅游公司或者到国外工作等。
总之,我们要根据行业需求培养专业的涉外旅游人才,优化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廖文碧.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本文是2012年立项的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职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JKT-12-18)”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