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15-09-10韩艳玲
韩艳玲
摘 要: 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广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模式。本文就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课,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習 高中化学教学
1.引言
研究性学习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并将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下面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利用其资源丰富、时空特性等优势在高中化学中发挥作用。
2.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从生活或教材当中选择某一专题,以研究的学习形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获取各种信息。第二,可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第三,拓展师生之间交流的空间[1]。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着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本文列举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选好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
第二,学生制订研究的计划。
第三,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讨论,交流合作研究方案。
第四,教师提供可搜索资料方法及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并指导学生如何筛选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有用的资料。
第五,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第六,学生进行总结及研究成果展示。
第七,教师点评。
3.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提高,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位学生的特长有发展的空间,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扩大知识认知视角,用辩证的态度看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结合,还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下面以高中化学人教版《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一课为例,详细分析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对其的作用。
3.1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把握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物理性质,并且将其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来,了解实验现象;第二,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造成气的污染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信息;第三,提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造成大气污染的认识,提升自己保护环境意识,形成科学的保护环境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责任感[2]。
3.2教学要求
每位学生配备一台电脑,3到4人为一小组集中落座。
3.3教学过程
第一,使用网络视频或网络信息,向学生展示酸雨的相关新闻资料,比如:1985年我国重庆市下了几场酸雨,导致大约6000万平方米华山松死亡,约1800万平方米马尾松死亡。通过播放相关新闻及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酸雨产生的欲望。
第二,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教师询问:“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酸雨?”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逐步得到问题的答案是:硝酸、硫酸等。教师再进行询问:“硝酸、硫酸是怎么样形成的?”教师再指引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得出硝酸、硫酸的化学方程式,讨论酸雨形成的原因。
第三,提出酸雨中出现什么化学反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询,得出答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结合网络查询到的资料,加深对酸雨中出现的化学反应的理解:氢离子与硫酸根反应形成硝酸,硝酸再与亚铁离子反应形成氮氧化物,遇到水,从而形成酸雨。
第四,教师将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出,并提问酸雨对人类造成哪些危害。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答案,深刻体会酸雨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开始研究本课的主题: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第五,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再结合小组讨论,得出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及治理方法。
第六,学生总结通过研究讨论得出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
第七,教师结合学生的研究成果,总结出防治酸雨的措施。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
如此一来,学生对课题的参与性大大增强,接触的知识面也逐渐扩大,获取的知识不仅仅是教材上的,还学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借助信息技术,将研究性学习有效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还要继续进行探索,深入研究此方法对课程教学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水金,杨晓棠,吕宝兰.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04):104-109.
[2]罗卫东.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01):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