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幸福为价值追求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2015-09-10何天央杨银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幸福途径

何天央 杨银辉

[摘 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教育界正积极地开展幸福教育的探索。幸福学校文化在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又具体化为合理的教育目标、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谐的管理机制、完善的课程体系、幸福的教育活动等。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制度规范与行为习惯等各个层次立体推进幸福文化信念建设,提升幸福文化的强度。

[关键词] 学校文化;幸福;途径;策略

以教育幸福为价值追求的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正确的教育观、幸福观的指导下,开展追求幸福教育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行为习惯与物质载体等文化要素的总和,简称幸福学校文化。幸福教育需要幸福理念的指导、幸福情感的驱动与幸福机制的保障,这些都需要幸福文化与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幸福文化对于幸福教育的引领作用。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提升教育的幸福程度有赖于提升学校文化的幸福程度。因此,学校应通过加强以教育幸福为价值追求的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幸福教育。

一、目前学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或精神支柱,其通过学校使命与愿景、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凝聚人心,优化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协调学校教育行为。学校文化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战略与教学绩效,也影响着学校师生的精神生活与幸福感受。因此,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作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在每个成熟的学校都普遍受到重视。但不少学校没能抓住学校文化的本质,致使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后只产出了一些标语口号或文本资料,真实的学校文化并没有真正改观。在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总结为“五重五轻”,具体表现在“重外化轻内化,重硬化轻柔化,重变化轻进化,重强化轻感化,重物化轻人化”。笔者遂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与学校文化实地调查,将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不得力、进程无规划,在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也没能及时培育出明确的、得到全校师生高度认同的学校文化。其次,学校文化缺乏幸福感。学校文化过于强调功利目的,学校的部分管理制度与管理行为甚至损害师生正当的公民权益,从而不能发挥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工作与师生成长的促进作用。第三,学校文化的内涵不够系统、全面。学校文化的内涵基础是学校的责任、使命与愿景。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要与学校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发展战略相统一,不能偏面地将“乐”文化或“孝”文化当作学校文化来建设。第四,学校教职工对于校长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缺乏信念,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或价值主张的真实性得不到全体员工的信任,部分学校领导言行不一,文化管理仅仅是摆设与装饰。第五,文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也容易造成极端自由化,政令不通。

二、幸福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一)幸福学校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学校文化的内涵,设计学校文化的风格。学校文化的类型与风格要与学校组织的行业特性与师生群体的人员属性相匹配。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充分认识学校的责任与使命,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法。学校的责任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对象是人,涉及人的思想与情感,价值引领、情感关怀等是常用的工作方法,师生的人际关系质量对教育绩效有显著影响。学校文化类型应与学校的这些行业特点相适应,要建设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促进提升师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温和型组织文化。从组织文化的内涵属性角度,这种温和型的组织文化既要倡导无私的人文关怀与和谐的团队氛围,又要实现严格的科学管理与过错惩戒;既要专注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又要适应社会对于学校及所培养人才的要求;既要坚定地执行学校的发展战略与教育理念,又要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本文将这种既重视内部统一性又强调外部适应性,既重视稳定性又强调灵活性,既重视德治化的价值引领又强调法治化的规范约束,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形成的和谐型积极文化称之为幸福文化。幸福文化与教育相融合产生的以教育幸福为价值追求的学校文化简称为幸福学校文化。因此,从组织文化内容结构的角度,可将幸福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在正确的教育观、幸福观的指导下,开展追求幸福教育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行为习惯与物质载体等一切文化要素的总和。学校幸福文化在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又具体化为合理的教育目标、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谐的管理机制、完善的课程体系、幸福的教育活动等。

(二)在学校建设幸福文化的价值

幸福文化与教育具有天然的相融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幸福生活的能力。教育过程既涉及科学方法与知识,又涉及人的交流与协作,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综合提升过程,实现教育幸福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融合的过程。将学校教育与幸福理念相融合而产生的学校幸福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幸福文化是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幸福文化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相融通的,能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同形成共同价值观,而且幸福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后,优秀厚重的传统文化就能在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量与教育力量;2.幸福文化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为一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幸福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既推祟人文精神,又彰显了科学精神,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3.学校幸福文化与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及精神生活紧密相联系,是“活”得有生命力的文化──幸福是人日常精神生活的基本追求,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愿望、态度与经历的情感体验,追求幸福能成为各项人际互动或教育工作的现实追求。因此,幸福与教育相结合可以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幸福学校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幸福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学校文化的内容与结构着手。只有清晰地理解了学校文化的真正结构,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活动。著名的美国学者埃德加·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组基本的假定,即组织文化就是群体在解决其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的问题时,学得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定,因为它们运作得很好而被视为有效,因此传授给新成员,作为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解决的正确方法。”沙因认为组织文化的结构应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人为事务、价值观和基本假设。“人为事务”包括“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价值观”包括人才观、质量观、团队观等思想观念及组织经验升华而成的精神文化;“基本假设”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与真理、人性、人类活动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沙因认为“价值观或精神文化”不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基本假设”才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文化本质,因为“基本假设”是组织成员内心真正相信的能够成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信念,其决定了组织成员如何观察与认识组织事物及其采取的行动。组织文化建设若不能抓住本质而舍本逐末,则必然事倍功半。依据沙因的文化本质理论,学校文化的内容与结构除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四种类型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相互间的人性与人际关系认识、学校管理过程中真正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教育评价与考核真正重视的指标等隐形的价值信念。

总之,若将学校文化本质内涵的多层结构形象的用“文化盆景”来描述,那么先进的社会文化是学校文化汲取营养的土壤;景观树代表的就是学校文化系统;树根代表学校文化的根基,即责任与使命;树干代表学校文化的主体,即基本假设;树枝代表由基本假设产生出来的核心价值观;树叶、花、果等代表由核心价值观创设出的人为事物,即代表“机制流程、评价考核、行为规范、景观标识、故事传说”等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盆景”当中的假山顽石、塑形铁丝等代表着社会系统当中具有约束能力的道德、法制等系统。“文化盘景”体现的组织文化四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文化盘景与组织文化结构

三、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的机制、途径与策略

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组织文化的品质。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的组织机制、精神生活与行为习惯等开展建设活动。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制度规范与行为习惯等各个层次立体推进幸福文化信念建设,提升幸福文化的强度。沙因的文化本质理论为学校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开展能够真正有效改变学校基本假设的文化工程。

(一)幸福学校文化的建设机制

合理的机制是组织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学校幸福文化建设的成效同样需要文化建设机制的保障。幸福文化建设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机制:1.幸福文化的诊断评价机制,通过开放民主的沟通机制与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不断检讨学校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2.幸福文化的培育创新机制。学校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文化思潮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实际,抓住学校教育事业变革中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及时加以培育与提炼,使幸福文化的内涵得到不断创新与丰富。3.幸福文化的沉淀传承机制。通过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各部门工作目标计划的制定、工作管理资料与经验的整理总结等活动,及时沉淀与强化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价值理念等文化元素,防止领导更替、教师流动、学生毕业等造成优秀文化的失传。4.幸福文化的应用研究机制。探究学校文化在服务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即探究学校文化与师生的精神生活及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途径与策略,在学校的战略决策、评优考核或矛盾处理等各项工作中均自觉以幸福文化为指导原则,营造全校师生认同尊重学校文化的组织氛围,自觉以学校文化的内涵来指导自身的工作与生活。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机制要以追求教育幸福为目标,以宏扬幸福精神为核心,设计出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方案,即设计出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的、以精神文化为统率的四个层面协调统一的学校文化发展建设机制。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师生精神生活途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途径、课程文化建设途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途径、学校社团活动文化建设途径等,其中核心途径是人的精神生活途径,因为文化与人是紧密联系的。人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人的人格发展进而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最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应当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等学校组织成员的各项重要工作与精神生活相结合,通过推进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等来体现价值观、信念等文化内涵。具体有以下几种建设途径:

1. 以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为途径,以法治精神与责任担当精神等来塑造幸福文化。

2.以课程文化建设为途径,以课程理念与课程中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来塑造幸福文化。

3.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途径,将幸福文化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习惯当中。

4.以科研文化建设为途径,科研或学术文化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科研中的合作互助、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精神丰富学校的幸福文化内涵。

5. 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活动为途径。如结合校庆、校舍搬迁、行政领导换届、开学式、休学式等学校发展与建设的重大活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活动来宣传表彰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突显幸福文化的内涵与载体。

6.以学校与社会组织环境相互作用为途径。如通过学校与新闻媒体、社区家庭等组织的交流沟通来体现与塑造学校的幸福文化。通过加强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学校文化中,对解决教育脱离社会的弊端有重要作用。具体的学校文化建设途径及其建设内容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学校文化建设途径与内容结构

(三)幸福学校文化的建设策略

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多角度的。从建设幸福文化的内涵角度看,应提升学校文化的内在品质。如要提升学校发展的稳定性,应加强学校的发展战略建设与组织愿景建设,重视学校运行的工作流程与制度建设;要提升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与积极性,应该重视学校内的管理团队或教学团队建设,给予教职员工更多的情感关怀与工作支持;要提升学校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竞争力,应鼓励业务精英开展科研创新与教育实验等。在建设幸福文化的强度方面,要将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合二为一,真正树立师生对于幸福学校文化的信念。从建设学校文化的结构角度看,应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幸福度。总之,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沿着幸福文化的内品质、结构与强度等方面开展建设活动,在学校文化的基本假设、核心价值观、制度、行为等各个层次立体推进文化信念建设,提升幸福文化的强度。以下四种策略对于幸福文化建设而言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1.确立幸福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作用中的核心战略地位。要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具大价值。学校文化蕴藏着教育理念,承载着道德价值,具有价值引领、情感驱动等教育功能,对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决定学校教育绩效与办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不仅要突出学校文化在学校内部管理中的地位,也要力争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将学校建设成为学校所在社区的文化高地。

2.建设与幸福文化理念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以刚性的制度来保障理念的执行。一方面,机制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制对于学校的幸福度具有根本影响。学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要真正体现民主、公正的人文价值与合理高效的科学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将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学校文化的执行、维护与强化机制,保障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得到执行,而不是仅仅靠师生的自觉行动。

3.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由真正拥护与信仰学校文化理念的业务精英组成领导团队,提升组织执行文化理念的能力。领导团队应对民主、公正、平等、诚信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身体力行,与员工能进行充分沟通,给予员工真正的尊重、信任、激励与支持,在工作上敬业、进取、奉献,将学校视为家庭,承担起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在管理机制上,多实行民主集体决策,建立公平的长期考核与逐步升职制度等,提升学校文化的幸福度。

4.构建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机制与文化实践机制,提升学校文化的强度。将学校幸福文化的理念与师生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校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具体措施可通过举办有效的学校文化体验活动宣传与推广先进的文化理念,通过价值意义的宣传教育促进全校师生对于学校文化的自觉遵循;通过严格践行职业道德规范,重视教育工作的过程管理,提升学校文化知行合一的质量;通过学校业务精英在践行文化理念中的榜样示范和成功事例来坚定师生对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信心;通过举办定期的文化仪式活动强化与升华全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境界等。

5.以科研创新机制建设为核心的科研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的人文品质与科学内涵。建设学校文化应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并描绘出美好的建设愿景,让人确信值得追求。通过学校的科研活动,丰富与完善学校幸福文化的内涵,为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树立信念打好基础。科研创新机制对于教育绩效与学校文化均有重大影响,通过科研创新机制可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发展学校的人力资源,提升学校课程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对于学校发展战略与核心价值观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德,王玉芹.组织文化类型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46-149.

[2]陈湘舸,杜敏.幸福文化及其价值定位[J].甘肃社会科学,2008,(6):61-66.

[3]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4]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7-70.

[5]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81—87.

[6]亓殿强,周新奎.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9,(5):21-25.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幸福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