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个案为例谈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的调适

2015-09-10周燕

考试周刊 2015年77期
关键词:调适青春期

周燕

摘 要: 青少年性意识觉醒,受到压抑后容易产生青春期同性情感依恋,继而带来自己是否是“同性恋”的困扰。本文以个案为例,探讨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的调适。

关键词: 青春期 同性情感迷惑 调适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性意识觉醒,但由于性教育的缺位,性知识的缺乏,他们容易产生相关方面的困扰。如果没有很好引导,就有可能导致后续的性心理正常。下文探讨的案例就是因为对同性恋的误解导致的心理困扰。

一、问题描述

来访者基本情况:小刘,女,16岁,高一学生。

小刘说,从小到大,她都备受父母呵护,父母观念传统保守,家教严格。她从小性格内向,胆子怯懦,不善交往,朋友不多。慢慢长大后,父母就一直告诫她不要与男生多来往,所以在学校基本不和男生说话。升入高中后的第一个月,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很不适应,情绪特别沮丧,整天不说话,甚至想过转学。班主任为帮助她,特意调了班长小肖做她的同桌,小肖性格豪爽,热情能干,很有几分假小子的干练,给了小刘很多帮助,渐渐地,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刘对小肖很依赖,什么事都征求她的意见。两人在宿舍还会经常挤在一张床上睡觉、说悄悄话,小刘也会对小肖做一些拥抱等亲热动作。渐渐地,小刘越来越离不开小肖,她关注小肖的一举一动,假期里几乎每天都要给她打电话。同时,小刘开始讨厌小肖其他的朋友,为她撇下自己与其他同学去散步而大发雷霆。为此,小肖觉得跟她管得太多,希望两人拉开距离,于是向老师提出调座位。周围同学私下议论,说小刘很怪,从不和男生说话,一直和小肖那么亲热,是同性恋。为此,小刘查了网站上的资料,对照资料中的描述,觉得自己真的有几分符合。她害怕自己心理变态,心里很恐慌。

二、问题分析

小刘会出现上述心理困扰的具体原因有:

1.心理因素。

(1)性格内向,缺乏友谊。

小刘因为性格内向,交往不多,内心深处渴望友谊,所以活泼热情的小肖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小刘的性格缺陷,让小刘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但她不懂得如何维护友谊,以为既然自己专注地、全身心对待好友小肖,小肖就应视自己为唯一的好朋友。

(2)独生子女的独占欲。

小刘对小肖的过度依赖,也体现了独生子女的独占欲望,好朋友应完全属于自己,不愿与人分享。殊不知,再好的朋友之间也应该互不干涉彼此的生活空间并保持适度距离。

(3)缺乏性科学常识。

小刘的性科学知识相对缺乏,对同性恋的认识停留于模糊的、不科学的层面。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中青春期教育失当,小刘的父母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对进入青春期的女儿性意识的萌发采取堵、压的方式,本来和异性交往不多,再加上父母的禁止,以至于她与男生几乎“绝缘”。这与她青春期正常的性心理的发展需要是违背的。于是小刘就把对异性的感情转移到同性好友上,在与小肖的相处过程中,表面上出现了类似于“爱情”的感情。

3.环境因素。

在周围同学的非议下,小刘感觉到了自己的“异常”,产生了怕自己是同性恋的心理困扰。

三、干预过程

1.引导倾诉,了解问题。

引导她回顾与小肖之间的相处经历,送给她关于青春期性心理发育和同性恋的两份材料,建议她回去认真阅读,并让她思考问题:“你自己内心深处对同性恋到底持怎样的态度?”

2.澄清问题实质,重建认知结构。

向她解释了关于同性恋的知识,让她明白自己不是“同性恋”,应属于“青春期同性情感依恋”。同时让她明白,青春期的个体异性之间会相互产生好奇,也会发展成欣赏、好感、喜欢,适度地与异性朋友相处,有益于身心健康,并对将来的恋爱、家庭、工作都有帮助。她正是因为过度压抑自己对异性的感情,就朦胧地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同性好友身上,把小肖视为感情的唯一寄托,从而过分关注、限制小肖的交友自由。

3.进一步分析深层心理原因,训练人际交往技巧。

引导小刘从自己的性格、家庭教育、交友经历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她对小肖过度情感依赖的原因。接着利用角色扮演,让小刘感悟:朋友之间应该彼此信任、彼此帮助、经常联系,但相互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而且,作为朋友,不能把对方视作生活的全部,你也需要结交新朋友,尝试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关系,而她自然也有权利扩展自己的生活。

4.鼓励实践,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要求小刘扩大交友面,试着与周围不同的同学多接触交流,而且要与异性同学进行适当交往,建议她先试着与坐后排的男生交谈。

四、效果陈述或分析

在该求助者的主动配合和认真实践下,咨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以后的随访中,她告诉我,学校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时,她和同组的男生相处不错,自己不再什么都依赖小肖了,小肖也愿意跟她继续做朋友。

五、咨询感悟

几乎在所有文化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在一定身心发展阶段都会出现对同性伙伴的偏爱和交往过密行为,同时对异性伙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忽视、轻视甚至厌烦,这个阶段可称为同性依恋阶段。这本是正常现象,该个案中的小刘,因为一些良莠不齐的宣传及自身对同性恋的不科学理解,再加上他人的议论,陷入了“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之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案例尽管与同性恋有本质区别,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同性恋倾向的前奏。在主流社会,同性恋会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极大困扰。所以,我们要关注此类问题,为青少年个体的人格健全着想,为他们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青春期性教育。

猜你喜欢

调适青春期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