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活力课堂建设的思考

2015-09-10袁新华

考试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互动性自主性

袁新华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活力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推进新课改的实质性措施,学校鼓励教师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本文从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特点、模式及价值等方面认识历史活力课堂的概况。

关键词: 活力课堂 自主性 创新性 互动性 适时性

一、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

目前对于高中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还没有权威性说法。笔者认为,历史活力课堂指教师利用历史幻灯片、影像资料、投影、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真实的历史情境,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现象,关注历史问题,得出历史发展规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参与课堂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唤起学生的兴趣的活跃的课堂。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活力课堂的内涵。

二、历史活力课堂的特点

1.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他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并自主地学习知识、技巧和能力的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和意义主动建构的过程。个体要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必须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2.创新性

新课标指出:历史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综合适应能力。历史活力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本着创新的原则,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设置方面,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些启发类或者是其他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既发现问题又提高能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3.互动性

师生互动是历史活力课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学生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学习体系中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也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教学体系中一成不变。在历史活力课堂中,学生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参与课堂,通过听、说、问、练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时性

历史活力课堂重视评价的过程机制,让每个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倾听他人发言,参与他人合作,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性语言或尊重的手势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积极意义的鼓励式课堂观察,既可以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又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为课堂营造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三、历史活力课堂的模式

1.导学式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取得循序渐进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自主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源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但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正好与新课程中教与学的要求相吻合;教师从认知的权威到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的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在丹阳地区生源较好,是活力课堂导学式模式的实验学校,该校的18名历史教师在杨明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下对导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究,先后有《高中历史“导”与“学”》、《论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等十几篇文章在江苏省“师陶杯”和江苏省“蓝天杯”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开设一系列公开教学活动,学校近几年历史高考成绩都在镇江市名列前茅。

2.自然分材教学模式

自然分材教学简单说就是教学任务随学生的差异自然分化,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策略。该模式在教学中实施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个彼此联系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可根据需要变换顺序。该教学模式还有一个特点,座位改变过去的一排排的摆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改变过去以控制学生为基础的“秧田式”座位,代之以学生合作为基础的“马蹄形”座位。这样,学生相互合作较容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也更明显。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是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该校历史组从2009年开始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团队的教学成果,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课后作业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反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该校历史组也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

3.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知识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历史组有一支年轻的历史教师队伍,他们组建教案编制组、学案编制组、网络资源搜索组、学生信息反馈组等四个小组,由三到四名教师为一组分工编制教案和学案、搜索网络资源、进行学生信息反馈统计,等等。五中历史教研组每周都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先由学生提出一系列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整改,然后实践,通过不断地整改和实践促使历史教学不断完善。

4.生本教学模式

生本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本体,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精选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开展教师、知识、学生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课堂教学的活动与互动,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教学”。生本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以讨论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形式。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坐落于丹阳练湖新区,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该校有历史教师14名,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学校在荆志强老师的带动下,创立了丹阳市最早的生本教学模式。

四、历史活力课堂的研究价值

1.促进学生的发展

历史活力课堂能展现学生个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是现实中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仅仅定位为高校培养选拔人才,高考仍然是指挥高中教育走向的最有力的魔棒。活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展现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活跃思维和发展心智的过程。因此,活力课堂能满足学生需要,为学生的体验参与提供一个平台。历史活力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优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历史小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书写、图画、设计等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学生自己起报名、设专栏、编排设计版面,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并表扬办报特色,等等。实践证明,多数小报办得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设计美观,形式新颖。活力课堂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2.促进教师的发展

历史活力课堂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师的人格素养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工作和学生上。活力课堂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趣味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以一颗轻松愉悦的心面对教学,这样,教师就会将这种状态内化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历史学科中,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得尤为重要。

历史活力课堂的开展除了需要教师有广博的历史知识还必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教无定法”,学生也不可能“千生一面”,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各不相同,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排除学习中的障碍,更是每位教师认真研修的课题。因此,在历史活力课堂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都能够使教师的角色加以规范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为教师提供一个“个体主动的、意识的、积极的心理体验”。给教师一种教育的成功感,从而体验教育教学的乐趣,增强教师自身的身份认同感,促进教师的真正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伟民,侯建成.活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艺术[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互动性自主性
玩转表演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探究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