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让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简约而高效
2015-09-10郁丹萍
郁丹萍
摘 要: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信息技术推崇“先学后教”理念,精讲是“基石”,多练是“保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创新能力及综合信息素养。本文以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为背景,以教学实践为基点,阐述“先学后教”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构想与程序,结合实例从实践层面上提出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再思考。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基本构想 实践运用 简约高效 信息技术课堂
一、引言
以前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依葫芦画瓢”,在“讲→练→讲→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于是,我的课堂跟很多老师一样,表现为讲解多,训练少;操作多,领悟少;技术多,应用少;任务多,生成少。学生总是被动接受,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讲的完成练习或任务,缺少探索过程。
问题即课题,为什么我讲了,学生练了,但最终结果却不是朝着我想的方向走呢?为什么“多讲而无用”、“多练而无悟”?我的教学方式应该如何改变?聆听了区教研室徐和平主任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讲座和学习了相关理论后,我豁然顿悟:“先学后教”或许是我现阶段创新教学范式、让课堂走向简约而高效的最有效方式。由此,笃信之、践行之,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理念的粗浅实践,不尽创新,同为商量。
二、“先学后教”的基本构想
说简单点,“先学后教”就是从“先讲后练”转变为“先练后讲”,从技术练习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解答问题转变为提出问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探究。通过“先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综合信息素养。在后来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基本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激发“先学”→问题引路,导入“先学”→明确目标,分层“先学”→自主探究,指导“先学”→引导合作,促进“先学”→点拨释疑,进入“后教”→变式训练,回授“后教”→分层测试,落实“后教”→拓展提升,巩固“后教”。
三、“先学后教”的实践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先学”。
引入新课时,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境,激发兴趣,进行“欲望唤起”,把学生带入先学准备阶段,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我在上《制作版报》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几张版报,让学生评价版报效果,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接着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编一份版报,你们认为该怎么设计?有学生马上就说,学校正在举行南沙风情艺术周,我们可以设计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也有学生说,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小报,到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展,说不定可以获奖呢?说到这里学生都比较兴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被调动起来,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巧妙进入“先学准备状态”。
2.问题引路,导入“先学”。
我通常运用多种形式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先学阶段。通过一系列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内驱力,促使他们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认真思索、大胆探求、主动先学。
上《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驱动学生先学:①你们都访问过什么类型的网站呢?②当我们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呢?③什么是搜索引擎?④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⑤搜索到的网页或网站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3.明确目标,分层“先学”。
起初,我把学习任务笼统地分为两层:一层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另一层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这样分层照顾到了优秀生,但对中等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关注不够,特别是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常常因无法完成任务产生厌学心理,恶性循环。经过诊断,我把学习任务或目标分层扩大到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群体,尽量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供表现的舞台,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细化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先学”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先学效率。
如教学保存网页信息时,我制定了三层目标: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会保存网页信息;中等生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信息;优等生在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信息的基础上,把保存下来的信息整理成小板报。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节贺卡”这个任务时,小组长安排美术比较好的一个学生设计图画,语文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写贺词,一个学生负责操作电脑,一个学生负责内容设计,一个学生则准备交流发言。
4.自主探究,指导“先学”。
学生认准先学目标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后,我根据学情出示相应自学指导,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先学情况,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自学指导,同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Power 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看书寻找,有的学生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则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超级链接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突出教学重点。
5.引导合作,促进“先学”。
在先学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可以向我请教,但最主要的是合作学习,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帮助型,二是协同型。如“两人互助法”、“配对检查法”、“四人协助法”、“思考—配对—分享”等。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小组成员相互质疑、相互启发。
如在完成用计算机修改信件这个任务时,我把语文基础好但计算机水平稍差的和计算机水平较高但语文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给每个小组成员提供贡献自己力量(即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电脑水平稍差的同学的自卑感得以消除,而电脑小高手的自我优越感也有所收敛,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节贺卡”这个任务时,小组长安排美术比较好的一个学生设计图画,语文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写贺词,一个学生负责操作电脑,一个学生负责内容设计,一个学生则准备交流发言。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都忙着“先学”。
6.点拨释疑,进入“后教”。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和教师适时点拨之后,师生可以总结归纳出共性问题。“后教”只要集中精力对症下药,对学生在先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可略讲或不讲。通过“后教”,对问题进行归纳演绎,寻找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创新,力求事半功倍。
比如,在先学基础上学生回答我们都访问过游戏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百度网站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网站、Google网站上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通过这样不断的师生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清晰所学知识与技能。
7.变式训练,回授“后教”。
学生经过“后教”解决课堂先期布置的任务,但要从本质上抓住问题解决方法,还需要巩固,把新知纳入知识系统。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多角度掌握解题方法,也可以从这些变式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做进一步明确。
如教完表格的制作,让学生帮助学校用电脑绘制校运会日程安排表,要求学生选用不同工具、不同绘制途径、不同文字处理等对设计的表格进行修饰与美化,在组内先自我评价,推选出小组代表作品,说明操作方法和技巧,然后各小组间互评。教师归纳分析各小组作品的实现途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并评比出“最佳设计”,同时总结技巧捷径,供学生参考。
8.分层测试,落实“后教”。
分层测试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面向全体学生角度出发,我会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后教”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如教学Word软件后,我分三个层次设计测试题。及格层次是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测试;良好层次是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应用Word软件并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掌握wps软件的使用,图文并茂地展现学习成果;优秀层次是制作班级或学校电子黑板报等。
9.拓展提升,巩固“后教”。
在这一阶段我力求做到“三化”:知识的深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习方法的固化。而这三化的实现主要通过设计阶梯式、整合性拓展任务或问题实现。布置的拓展任务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社会问题及当今世界的时事等。
比如教学Excel数据处理,我把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单发出给学生进行数据运算与统计。学过Word文字编辑排版之后,让学生结合最近写的优秀作文进行排版编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检测每个学生是否都实现了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留给学生很大创造空间与发挥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接触到的排版经验和技巧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多样化演绎,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当然,以上几个“先学后教”的程序并不是孤立单行、一成不变的,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根据不同课型和学生实际理解掌握情况,对于操作较难、理解较难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多次“先学后教”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把浅层次的知识理解、技能把握内化成深层次的活学活用,发展能力,从而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四、“先学后教”实践运用的再审视
“先学后教”实现教师角色的换位,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新范式理念,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成功的地方很多,但对具体操作细节还需再思考。
1.在“先学”过程中,要真正增强“先学”效益,还要从根本上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心理诉求、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进入主动的“先学”探究状态,和谐融入合作学习,以至于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
2.在“后教”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指导,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把握技能、发展能力。
3.因为自身能力、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层递”式任务设计还要更合理,多设置开放式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在适合自己的练习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走向简约而高效。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李艺,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杨磊.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R].广州教研,2002(2).
[6]黎奇,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