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的物流教学改革探讨

2015-09-10刘光辉

考试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刘光辉

摘 要: 物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面向行业一线的高技能型物流人才的缺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国家大力倡导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对我国现阶段物流专业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物流专业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明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1]《规划》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传统模式下培养的物流人才在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与行业所需存在较大差距,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实现人职匹配。这种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所需相脱节的社会现象促进了应用技术类大学的产生。应用技术大学把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立足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专业也将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面向物流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立足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全面服务于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传统物流教育教学模式的痼疾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过程中,物流专业往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当然,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不足与大部分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直接相关,没有现实的物流相关实习实训场所,物流专业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

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物流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尤其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这直接影响物流专业的教学效果。

3.教材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物流专业教材的编写略显滞后,大部分教材的编写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技能的介绍,而且大多教材知识体系老化,还停留在对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的介绍,缺乏对新兴物流运作模式的引进,使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影响物流专业教学效果。

4.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人才最终要进入行业、企业,为行业、企业所用。然而,很多学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闭门造车”,根本没有面向市场,面向行业、企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脱节,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不能满足企业所需,直接导致市场不断增加的物流人才需求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应用技术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应用技术大学”英文名称为“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起源于欧洲,是欧洲经济转型期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产物,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和面向工作生活的类型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2]。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和芬兰等欧洲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大学,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适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就必须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在此背景之下,借鉴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成功经验,我国开始了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探索之路。

与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同,应用技术大学对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面向市场,面向行业企业,培养市场所需的专门人才。在市场需求引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紧紧围绕市场现实需求,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征,还能够积极引导学校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紧跟市场步伐的人才培养格局。

2.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不同,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面向行业、企业一线,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和各类实践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突出技术技能的应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历练和提高,以便在最终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提高胜任力。

4.以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

应用技术大学坚持开门办学方针,实现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应用技术大学在自建实习实训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带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这种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不仅能节省学校实训教学硬件投入的成本,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并在具体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效果。同时,企业能够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获得急需的人才,达到毕业生与就业单位无缝对接。

四、应用技术大学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及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必将带来物流业新一轮的大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社会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在物流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满足物流行业发展所需,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多物流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对于物流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很多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技术大学模式下,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将如何推进还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可以借鉴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物流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我国物流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构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目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也是既懂的物流专业理论、运作过程,又具有实践性的管理、操作、运营能力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在应用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专业应根据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的物流专业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培养目标

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前提。结合应用技术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应用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定位应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区域内的物流行业企业、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及政府相关行政事业管理部门;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知识定位为具备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定位为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和计算机处理相关物流管理业务,能够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活动运作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考虑了物流人才的服务面向、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不仅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而且兼顾了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要求[3]。

2.课程建设

应用型的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由于物流是一门学科交叉面大、所需知识范围广、实践性要求高的学科,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要紧贴市场需求,在制订课程规划时要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围绕行业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要求,开设实用性课程。要确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门类课程。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开设,选择新编应用型教材,提高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并将学生的实习实训纳入课程体系。还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理论和专业技能,实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计划,构建出符合新时期物流发展特点和需求的课程体系[4]。

3.师资队伍

应用型的师资队伍是物流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打造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先从应用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入手,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的任用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鼓励和选派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着重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具体实践,取得相关专业任职资格证书,进而成为行业企业专家。同时,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他们掌握的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尤其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好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他们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传、帮、带,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切实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生产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技术、实践出创新,只有真正将学生投入生产实践过程中,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首先,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分析、虚拟游戏、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其次,根据物流专业特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和各种模拟实验室,开展物流专业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再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物流人才。应用技术大学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发展联盟,通过共同制订培养计划,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通过顶岗实训,工学结合,真正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6]。

五、结语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成就了其工业化和制造业的强国地位,其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和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更使德国物流业雄踞欧洲之首。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滞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要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的指引下,积极推进物流教学改革,不断调整物流专业建设,建立应用型的物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的优秀教学团队,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变革,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为全面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在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2014-9-12.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R].2013-12-10.

[3]唐丽敏,唐磊,孙家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4]林兆花,燕珍,蔡晓丽.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13(32).

[5]魏金萍.德国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4(33).

[6]吕玉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科技,2011(1).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