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与新方法、新载体和新途径研究
2015-09-10刘威
刘威
摘 要: 当前,我们面临深刻而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环境及诸多因素变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冷静面对机遇和挑战,熟练运用传统和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实效。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变化 新载体 新方法 新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谋求突破。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面临客观环境不断变化,教育载体、工作方法和途径面临不断创新的需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处环境特点密切关联。只有了解并熟悉客观环境及因素,始终跟进其发展变化趋势,才能扎扎实实、富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步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逐渐凸显,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国家需要健全法制,社会需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指引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事业,激励我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启示我们更尊重市场规律。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素在于人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那就是从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造就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的创新人才。
2.国际间合作交往加强
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但同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全球化胸怀,善于研究复杂的国际形势,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工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认同感。
3.互联网与信息化膨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互联网的飞速膨胀与海量涌现且不断更新的信息。当前,信息化已为大势所趋,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更迫在眉睫。互联网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手段,而具有延伸、拓展到无限空间领域的可能,即所谓的“互联网+”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随互联网发展浪潮,利用宽广网络平台和灵活的沟通方式,及时获取信息、有效筛选信息、积极传递信息,使自己的工作内涵不断充实、工作方式不断完善。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载体”一词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后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乃至其他领域。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或信息的某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借助载体产生关联,沟通信息。
1.网络教育媒体的介入
在网络无所不联、无处不通的时代,“新媒体”成功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并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体。鉴于大学生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对网络载体的熟练掌握已成为一种常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运用传统媒体手段外,还需对网络教育的新媒体进行研究、掌握。从学校层面,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以校园网、新闻网、图片网、视频网等为主体的网络平台和校院各级网络体系,加快校园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建设步伐,形成平台矩阵和宣传合力,推动新媒体传播和表达方式多样化,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影响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层面,要以增强新媒体覆盖面为目标,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辅导员进网络,开设专栏、博客、微博、微信、QQ、飞信等新媒体载体,培养和使用好网络评论员、宣传员和监管员队伍,着力培育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编名师”和网络文明志愿者。还应看到,互联网本身只是一种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要懂得趋利避害、收放有度。
2.思政教学平台的建设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载体和实践教学平台。一是以培育思政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和学生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当代大学生的针对性。完善优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支持和培育机制,建设一批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遴选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文化工作室,探索培育网络“名篇名作”及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工作机制。二是营造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通过就业创业指导、勤工助学工作推进、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等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主人翁意识,使其在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增强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和对思想理论的认知。
3.自我成长模式的引导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承担起越发重要的作用。在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将更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学生公寓载体和社团活动载体,建立完善学生党团组织,选派一定比例的优秀辅导员指导社团、进驻公寓,扩大工作辐射面、渗透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合理运用“自媒体”沟通信息。“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2]。在自媒体时代,不管是一般民众还是学生都不愿意从单一的官方渠道获取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经营微博、微信等属于自己的平台,并通过平台接收讯息、做出判断、表达情感。对高校而言,自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表达自己愿望和诉求、展示日常生活和状态、了解社会和世界的一种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做好引导和监督,在众多不同声音中突出主旋律、直面新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
1.即时沟通
新环境下,沟通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手段。鉴于信息量不断膨胀、价值观多元存在,沟通过程中特别注意时效性和针对性,做到第一时间沟通、随时随地沟通、多种方式沟通,将沟通提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备的技能,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解决学生的困惑、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2.交叉融合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现实情况与虚拟载体共存,不拘一格对工作内容和方法加以完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更多、更新的知识储备,以便在工作中从容面对各种性质和不同特点的问题。
3.双向互动
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已非传统模式下那样泾渭分明,学生有机会、也有权利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疏导,教师和管理者要适时充当倾听者和接受方,转换彼此之间的角色。实现工作方法由单向灌输教育到双向互动交流的转换。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使师生间的互动变得简单,突破课堂教学和理论说教的局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
[2]焦树民.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