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5-09-10翁锦琳
翁锦琳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地位不断提升。然而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导向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原有讲授型课堂变为探究式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本文主要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问题导向学习的策略,并结合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教师上课仍然以自己为中心,教师讲,学生练,学生自主性差,师生交流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型学习方式。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导向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这种方式更能大大培养学生应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问题导向学习活动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确定最佳学习方案。首先,教师应当分析教材内容。由于问题导向学习活动具有问题性与情境性等特点,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于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应当选用具有一定开放性、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当从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析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难点,从而确定学习方案。再次,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特点。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教师应当了解每位学生的起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另外,教师必须精心准备相关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对学生自主探究起到辅助作用。
(二)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学习法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后续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对问题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问题设计应具有涵盖性。即问题必须涵盖教授章节的大部分知识点,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会相应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是问题导向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否则问题设计得再好也没办法实现教学目标。
2.问题设计应具有情境性。教师应当先创设情境,然后在此情境中提出问题。情境创设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创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播放一段视频、听一段音乐、展示图片等。接着教师可以针对该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广东版必修教材《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一节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机器人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提出人工智能相关问题。
3.问题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丰富,且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问题设计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如广东版必修教材《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份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校报,然后提出如“你们也想制作这样一份校报吗?校报中含有哪些元素?用什么软件制作?怎样制作?如何实现各种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且趣味性强,学生一下子就产生自己制作一份校报的热情,自然而然就有了足够的学习动力。
4.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广东版必修教材《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一节中,可以提出诸如“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何利弊,前景如何?”等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加深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理解,又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5.问题设计应由易到难。教师应当在不低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由浅入深设计问题。前面的问题可以是一些概念性简单问题,后面的问题则是开放性问题。最好能结合分层次教学法,对不同学生选用不同层次问题。
(三)自主探究与小组成员协作相结合
问题导向学习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笔者建议采取异质分组,即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协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各小组组长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任务分配。任务分配后,各成员就要发挥自主探究精神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源和线索,也可以通过网络探究等方法完成任务或解决相关问题。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只需要提供一定线索与提示,不要一下子就提供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还可能有许多困惑。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协作环节。各小组成员探讨各疑难问题,协作互助,形成最终问题解决方案。
(四)注重多元评价
在完成小组讨论后,最后一个环节是成果展示与评价。成果一般是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及相关作品资源。各小组可以把问题解决方案做成PPT并附上相应作品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当采取多元评价方法。对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与成果展示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而不能单单考虑最终成果。教师应当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评价才比较客观。
二、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分析
笔者以广东版信息技术必修教材《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为例说明问题导向学习的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引出课题《信息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问题:
(1)阅读案例,分析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哪些方面,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填表。
(2)什么是信息安全?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包括哪些?有哪些信息安全产品?这些产品各起到什么作用?
(3)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举例说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如何分类?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
(4)什么是计算机犯罪?如何预防?
(5)谈谈开发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
(6)谈谈你对信息安全的看法,并以论文形式展示出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成员协作
教师在课前已经准备了大量资源,有文本、微视频等。学生可以通过浏览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6个问题基本涉及该节所有知识点,且具有层次性,前面4个问题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容易找出答案,后面2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进行汇总。在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成员讨论时,教师必须参与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完成进度,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起到引导作用,从旁给予提示与补充。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师让各小组上来展示成果,成果主要是一份PPT和一篇论文。PPT内容主要是对各问题的回答。论文主要针对第6个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小组都派小组长上来进行详细汇报。特别是第6个问题,大家对信息安全发表了许多看法,课堂气氛热烈。接着教师根据评价表给出评价,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最后,教师对本节内容做出总结。
这样的问题导向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协作能力。
三、结语
问题导向学习使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注重多元评价。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增强团队协作、互助、交流能力,为今后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3-7.
[2]刘文洁.问题导向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4.15:327.
[3]张燕.构建问题导向学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2.12:48-50.
[4]刘柳.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