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运动技能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统一性
2015-09-10宋丽华
宋丽华
摘 要: 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虽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但不忽视运动技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明确指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 运动技能 体质健康 指导思想
1.运动技能的概念
关于运动技能的概念,说法不一,有一种定义认为:运动技能是“由于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这种重复与练习的对象或学习与巩固的对象实际上指的是运动技术,因而运动技能是人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2.运动技能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运动技能之所以在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其他体育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首先,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这里体育课程目标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正课”,即正规体育课程,对于这种课程,实践中我们经常把它称之为学科,所以实践中的正规体育课程实际上是学科类课程。对于学科类体育课程而言,传授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是(正规)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过去,学校体育领域存在两种影响颇大的观点:一是“技能中心论”,二是“体质中心论”。现在看来,我们不能笼统地批判它们对还是不对。就(正规)体育课程而言,“技能中心论”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只不过重视运动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或排除体育课程的其他目标;就体育活动课而言,“体质中心论”有可取之处,因为活动课的主要功能、目标、价值取向是发展学生的体适能、情意等。
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虽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但不忽视运动技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明确指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新标准非常重视运动技能学习,而且设有专门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明确提出不同水平的学习要求,例如:水平一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要求学生“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水平四要求学生“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水平五要求学生“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增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水平六要求学生“组织和参加小型体育比赛”等。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
其次,运动技能是实现其他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体育课程目标是多样的,包括身体目标、技能目标、心理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但他们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是以外显方式实现的。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的学习或运用过程中间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技能是其他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其他课程目标的实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的载体作用只能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因此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着眼于运动技能传习,而要精心设计、组织运动技能教学,使体育教学传递技能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运动技能与增进身心健康是统一的、不矛盾的。对于体育课程中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而言,运动技能的载体作用主要是在运动技能的运用过程中得以发挥的,这种运用虽然表现为重复练习,但它的着眼点不在于运动技能的练习,主要在于通过重复某种适宜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当然,此过程中伴有运动技能提升。
3.运动技能教学的育人功能
运动技能是其他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
当前,我们进行技能教学时应特别重视身体健康目标,努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连续几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结果显示: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从总体看,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指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在人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活动能力、适应能力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影响体质的因素很多,有遗传、锻炼、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的精神的)、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然而,从学生体质下降实际情况看,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主要是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用眼过度或不卫生等,这其中“运动不足”与体育教育及其课程不无关系。
运动技能教学需要一定的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使学生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但是,以多大负荷进行练习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然而,目前问题不是过大,而是过小、不重视,体育教学中,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兴趣、娱乐、休闲、舒适,那些费力气、拼毅力的运动练习,即便好玩,也未必能受到青睐,至于课的强度、密度等指标则不被人们经常提起。于是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自在的气氛中经历完整的教学过程,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并非身体体验),这样的体育课对学生身体发展有多大作用呢?因此,注意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强度的运动项目或运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其次,倘若运动技能实际教学运动负荷不够,应追加体适能练习,弥补不足。
然而,我们在运动技能教学中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和排斥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能力发展,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否则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悖。
总之,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重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健康目标的实现。
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基本特征,是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不仅能科学锻炼身体,而且为终身体育的参与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呼吁加大重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至于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还是没能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而成为体育课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