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探微
2015-09-10黄雪英
黄雪英
摘 要: 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教改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教师素质、学生习惯、学习兴趣和自主平台四方面提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在这种课堂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很大提高。在减负教改的形势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却是“高耗低效”:教师把知识点事无巨细地灌给学生,学生埋头做笔记听得云里雾里;教师连环炮似地处处追问,学生疲于奔命机械做答;教师为了贴上新课程的标签为讨论而讨论,学生陪说陪看陪制造气氛,整个课堂无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教学无趣化、浅层化甚至无效化。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呢?笔者结合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综合素养在高效课堂创设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综合素养高的语文教师才能对教材有更深刻更独特的解读,才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游刃有余地创设富有趣味的高效课堂。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展教研工作,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同时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构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有全面的了解,明白课文的重难点,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带着问题听课,为课堂的学习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自学时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有时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养成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学习起来就不会浅尝辄止,也不用依赖老师,还可以提高自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鼓励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本中难解字词的习惯。
3.勤动笔的习惯。
勤动笔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预习时,把从工具书中得到的疑难字词的音义在文本中备注好;听课时,把教师授课中的重点讲义分门别类地整理好;课后,将生活中触动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
4.质疑的习惯。
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入口,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疑问意识,在疑问中学习探究。比如可以让学生对一篇新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比赛谁提的问题多并且富有价值。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学习积极性受兴趣的支配,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1.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精彩的导入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高效课堂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比如上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让学生聆听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他们陶醉在美妙的旋律里,自然而然地对云南歌产生向往之情,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方法、类型、技巧的研究,使导入环节高效并富有趣味性。
2.恰当的情境创设,能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
恰当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高效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笔者主要说两种。
(1)朗读法。朗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是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瑰宝。朗读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情感的语言,把读者带到真实情境中。所以朗读是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提升探究热情的有效途径。比如教学《变色龙》,笔者在引导学生找准文眼“变”后,让学生探究:奥楚蔑洛夫围绕小狗的主人发生了几次变化?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他的变化?这些语段你认为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读。在读中悟,在读中想,身临其境,体验到探究的兴趣和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2)多媒体辅助法。阅读课文中有些人物事件离学生比较久远,若仅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开展教学,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意境、情感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如果不恰当运用多媒体,课堂难免沉寂,效果也不好。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然后欣赏电影《约翰·克力斯朵夫》的片段。这种情境的创设,拉近学生与贝多芬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对这位音乐巨人由衷地产生理解崇敬之情。
四、搭建“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点拨—拓展检测”的学习平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1.目标定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是衡量教学高效的参照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的三个维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文言文应侧重字词句的理解和把握这个知识能力目标;议论文应侧重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形成思辨精神的过程方法目标;现代文学类文章应在品味精妙语言的基础上,侧重感悟文本价值取向的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的制定可以由教师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学生商量解决。制定好目标后,整堂课就应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目标的实现应从学生“学”的角度,而不是从教师“教”的角度。
2.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只是要过好字词关,还应该让学生真正地走近文本,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解读和探究,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比如预习《斑羚飞渡》时,除了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以外;还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感情地复述课文内容,并结合文章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要做到有效预习,必须及时检查预习作业。课堂提供时间让学生交流预习成果,对完成质量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应付了事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帮助。检查的方法可以是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全班汇报;也可以是针对预习要求,设计试卷当堂测验。
(2)课堂上的自学。教师在正式上课时应要求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这一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方向。同时一开始就将时间交给学生,也是对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因为传统“满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都习惯于依赖老师灌输知识,久而久之,甚至产生是为老师为家长而学的心理;学生在先学、自学中发现问题后,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针对问题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展示台。教师在课堂内巡视,了解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为后面有目的地对话和点拨提供第一手资料。
3.合作点拨。
(1)合作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交流的需求,就应该进行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该合作就要合作。所以合作的内容要选择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完成的任务;讨论的问题要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可以多角度地理解阐释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给予充足的时间,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尽量使每个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避免各自独白,让学生在相互质疑启发中发展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讨论旁逸斜出时及时纠正,在讨论陷入困境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2)交流点拨。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但不要急于纠正,可以对问题进行全班范围的质疑讨论,教师起到引导补充的作用,实现学习目标即可。对于通过自学交流讨论等环节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解决的易错点易混点,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把关键点用特殊符号标记在笔记本上。
4.拓展检测。
(1)知识拓展。在掌控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把与之有联系的知识体系、情感故事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强化。比如,可以对文章的背景、当时政策环境等信息进行拓展;也可以选择一两篇与课文主题或结构相似的文章让学生比较阅读。
(2)目标检测。目标检测可以针对一项知识技能,也可以针对本堂课所有学习目标按一定策略组织的问题组合。检测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自测法、同桌互查法和小组竞赛法等。
总之,笔者认为,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搭建平台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和能力,才能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范桢.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1.9.
[2]严月明.语文有效教学应把持有效尺度[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