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策略
2015-09-10童俊华徐林娟
童俊华 徐林娟
[摘 要] 要破解现阶段中职学校“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必须构建班级民主氛围,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其次从细微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态度,消除散、懒、劣的顽疾。营造激励与竞争的学习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施严格的惩戒措施。
[关键词] 中职教育;班级管理;民主氛围;动态评价;惩戒体系
中职学校要进步发展,就必须突破“教学难”与“管理难”这两大顽疾,而班级管理就成了其中的关键。
一、营造互敬互爱的民主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理应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班主任要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集体核心群体的组建,班规班纪的建立与完善,督促与指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首先,核心群体——班级理事会的组建,班主任应打破现有指定任命的一贯作风,充分发挥民主,让全体成员参与其中,通过民主推荐选举的办法产生,突出服务意识,弱化所谓“干部”的特权意识。通过定期换届选举,让更多的学生员参与其中,从而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增强责任与义务意识,促使其个性的转变和综合素质——尤其是交流沟通协作能力与协作精神的增强。
其次,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成员行为的标尺,它的建立在与法律法规与校规校纪不相违背的前提下,应经全体理事成员酝酿提出方案,后经全体班级成员充分讨论,最终形成操作性与针对性以及约束力较强的行动规范。其中,应特别注意各项日常处罚措施极力避免用金钱或体罚来执行,尽可能采用批评、教育说理等疏导方法来解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处理问题时,应宽严结合,对于一般性质的问题,应宽容处理;对性质严重或屡教屡犯的,教师应与家长一道严肃处理甚至劝退。
再次,现有的中职学校绝大多数是封闭或半封闭管理的,班级管理涉及到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品质等各个方面。教师应以细微入手,从简单做起,指导班级成员生活的规划、个人卫生健康以及生活环境保洁,普及日常生活常识,督促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中职学生还处在人格定性、人生定向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会以教师作为标榜。故而,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外形、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教师在地位上同学生是平等的,在人格上完全应相互尊重,但在道德品质上应当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说脏话、粗话甚至威胁的话,绝对是 “大忌”。
二、重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态度
行为习惯导致结果,态度决定一切。现阶段的中职学校是“问题”学生的聚集地,该群体普遍存在厌学逃学、迷恋网络、自由散漫、惰性较强、缺乏自信与自制力差等现象。他们作为未来产业工人的生力军,良好的行为态度是基本素质要求。教师既要促其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要关注重塑其行为习惯与态度,这是基础,也是中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正常的作息时间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创设有效锻炼平台,提升责任与义务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阻扰“负能量群体”的形成;
4.以人防技防双手段,帮其正确认识网络平台;
5. 以体育锻炼为载体,冲破惰性的束缚。
三、“分层级”管理构建良性激励机制
中职入学是无门槛式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 “齐头并进,大包大揽”的模式,严重阻碍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班级的有效管理。
所谓“分层级”教育,就是通过理论与技能的考核,将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学习能力在同一档次的学生群体,划归同一学习班级,以便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为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实施时应遵从以下原则:
1.班级是个动态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从而利于形成竞争的学习环境;
2.实施“掌握学习”,从而确保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能学有所成;
3.实行“淘汰制”,对于经过“掌握学习”仍不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劝导退学,或提前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接受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学习;
4.允许经过社会工作锻炼学习的同学,经考核再返回相应档次的班级继续学习。
四、建构有效班级管理机制
“教学难,管理难”是中职学校的通病与顽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中职学生本身的客观因素外,一方面为政出多门、职任不清、被动应付、协调机制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管理手段犹如行政发文,层层下达,绝大多数的管理任务最终压在班主任肩上。班主任个人的精力与能力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工作方法与手段也千差万别,一旦班上的学生“摸清”了班主任的道道,或班主任的责任心和教育能力有所欠缺,那么,班级势必陷入混乱局面。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破解两大顽疾上,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层面应吸纳尽可能多的学生组建班级自治理事会;学校层面,在班级理事会的基础上,以学生会、团组织为平台,构建有效的全校性理事成员集体,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增强责任与义务意识,树立“榜样群体”;通过“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带动“中间群体”,抑制“负能量群体”;通过群众性督查网络,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与态度的重建,从而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当然,在学校这个综合有机体内,过度强调学生单方面的作用,势必陷入“内发论”的泥沼之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全面放手是不负责的。努力整合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以值周领导总负责,值日干部与值日班主任分层管理的有效机制,及时引导和督查学生理事会的工作,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做到“现场有人管,事后有人查,出了问题有人及时处理”,建立责任到人、人负其责的良性、健康、平稳、长久的运行管理机制。
五、实施动态评价和严格惩戒体系
动态的评价体系是以过程为导向的,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是否规范与合理。中职教育的课程特点是少理论多实践,尤其重视基本技能的操作锻炼,课程体系设计也多是项目或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典型案例”法,“做中学”“做中教”是应遵从的基本准则,抓住“职”字是关键,从模仿、整合到熟练,进而升华为“内化”的各个层次阶段,有标准,有要求,更有教育总结与评价。
好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处罚机制的有效运行。“惩戒”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惩戒”在教育学原理中也明确为一种教育手段。中华传统教育文化非常重视惩戒的作用,家喻户晓的“严师出高徒” “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就是最好的佐证。现代文明程度较高的美国、英国、韩国及新加坡等众多国家,教师及学校均有使用“戒器”(英国的鞭子与皮带、新加坡的滕条等)对犯错学生进行体罚的法定权利,只是限制使用的方法方式与场合。
现阶段国内的学生与父母是溺爱与缺爱的两代,加之拿来主义的断章取义,一些媒体不负责地大肆渲染,使国内的教育完全陷入“褒奖”教育的旋涡之中。
由于中职学生为一特殊的群体,要减少或消除其身上的恶习,笔者认为应效仿韩国,在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下,设立专门的“惩戒室”,对“褒奖”教育失效的同学,予以戒谈,勒令退学、开除,甚至采用有尺度的体罚及器械惩处。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中职学校突破“教学难”与“管理难”这两大顽疾,达成国家期望与要求的关键。面对家庭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到位的群体,重“褒奖”的教育方式以及“整体推进”与“大包大揽”的模式,已在实践中充分证明其失败性、无效性。中华传统文化及国外的实践经验明确指明,实施动态的评价,是保证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顺利实施以及教育健康平稳发展的前提,对于中职学校这一点更为急迫和重要。
责任编辑 范宏芳
[作者简介] 童俊华(1978—),男,江西余江人,鹰潭应用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和计算机教学;徐林娟(1982—),
女,江西余江人,鹰潭应用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和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