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

2015-09-10王丹艳

考试周刊 2015年8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

王丹艳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小学科学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抓好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要想让学生喜欢科学课,就要使学生上好实验课。如何增强实验课的实效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科学 创新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小学科学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抓好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要想让学生喜欢科学课,就要使学生上好实验课。如何增强实验课的实效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根据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几点经验。

1.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放任活动,使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提高,此时教师应该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每组一树苗,看哪一组先把它种好?”让学生说说怎样能迅速并且有效地把它种好,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弄,这样可以看到学生都积极参与实验,但是这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出现了,学生只是重复前面的实验,甚至有学生在恶作剧,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心理。要控制小学生是有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到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2.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要使学生学会自行探究,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时,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加快溶解食盐的方法,并通过自己实践得到实验成果,像科学家一样亲历探究的过程。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并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了实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远远比教师的单纯讲授深刻得多。

3.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生对科学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提出质疑,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重要。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幸运的孩子,他会找到探究的乐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4.注重实验方法的引导

实验对于小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是每节课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实验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一直主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实验方法的设计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教师主观告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更加理解实验设计的目的,而且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充当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实现教学目标。

5.及时作出评价,促进学生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感受颇深。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教学活动前有德育先行意识,先要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中重视德育活动。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教学情境中也能渗透一些观点;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讨论和反思,争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动中做得更好。

6.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广泛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制作小制作、小发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巧性,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打下基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利用周围常见的东西进行小制作。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结合教学资源,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造性地为科学教学服务,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一条新途径,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全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林,樊敏,彭蜀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5:105-108.

[2]赵彦美.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咸陽师范学院学报,2012,04:106-109.

[3]张静.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06:355.

[4]张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26:126.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