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是为了不教”为核心

2015-09-10蒋勤张文彬丁雪红许靖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课程设计选题

蒋勤 张文彬 丁雪红 许靖

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主要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校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工厂中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现场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内容外,还要在《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这门课程教学之后,安排一周至两周的校内《机械零件课程设计》集理论与实习教学两大内容于一体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搞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在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指导的过程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扩大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熊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今后可能遇到的常用传动装置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初步实现由学生向技术人员的过渡。从这一目的出发,在学完《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课后,在所进行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拟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这一任务和内容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既要在所学知识的范围内,又要在学校许可的条件下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为此,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

1.科研性的选题

这种带有科研性的题目,一般难度较大,要求也较高,只有在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经验丰富、有能力承担科研任务的学校中采用。我们认为目前中职学校不宜选用这类题目。

2.实用性的选题

实用就是适应现场的需要,为解决一些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而拟定的题目。这类题目应该说是中职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最好题目。一方面联系实际密切,是机械类工厂工程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内容,另一方面不像科研题目那样高、难、深、广而适合中职生的知识层次。学生真枪实弹地干,画出的图样都能够在实践中使用,在产品加工和制造中检验其设计图样上的错误,在具体的加工和制造中体现出来。稍有失误,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这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大有益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但这类题目有不足之处,一般很难做到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对生产实践的知识要求较高,这一点正是本设计时学生还没有比较全面地了解生产实践知识的一个难题。根据这一具体情况,目前我们不能选择这类题目,然而,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更高要求,这类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将是今后设计选题的一个方向。

3.常规性的选题

从教学训练出发而拟定的设计步骤、方法都比较成熟,样机、图样、资料较齐备的题目是我们常规教学的一贯选题原则和依据。这样的设计题目训练较全面、系统,目的明确,可以使学生通过设计训练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从而实现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第一次转变。尽管这类题目的训练不能像实用型那样真枪实弹,但是一次很好的演习,能较全面地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采取的就是这类题目,并且通常选择零件较齐全,通用性极强的齿轮减速器。

二、搞好课程设计指导保证设计训练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训练,主要达到加深对基础理论及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等课程的理解,同时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与毕业设计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为此,在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几点:

1.精心组织严格要求

为使设计顺利进行,在设计之前,指导教师要把所带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设计小组,确定小组组长等组织机构,并明确责任和管理内容,然后向各小组分发设计资料,确定设计室,还要强调设计期间的时间和纪律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作业内容,用若干思考题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保证设计任务的完成。

2.明确设计任务

首先在设计开始,向各小组下发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给出设计进度以保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是由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决定的,在现有情况下,我们主要针对减速器中的传动件、支承件和连接件的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类型选择和强度计算等内容进行的,而对箱体一类的零件仅就其结构按类比法作出相应的设计。因此,必须使学生明确哪些要有详细的说明和计算过程,哪些只是简单结构设计,这样轻重分明、任务明确,学生在设计时就有所依据,较好地达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

3.加强课程设计的指导保证设计质量

在明确任务后,大部分工作可以说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在这里,教师只是在个别同学提问时给以解答和指导,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加以讲解,教师在整个设计期间正确引导精心组织学生尽量独立完成任务。在设计期间,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参观现场中使用的减速器的结构,以及实验室中的各种模型,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以顺利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各种难题。尽管课程设计大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指导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开发思维。怎样指导,这方面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理论、经验和教学水平。为此,我们应该侧重体现一个“引”字,主要表现在,总体设计上只讲思路,不讲具体步骤;计算中涉及的内容和计算公式只指明相关课程的有关章节,不做细致推导和详细说明;结构设计只做各部分功用的说明,不强求统一的结构形式,由学生进行对比确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的体现。

教师在“引”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观点讨论,注意及时纠正错误,防止走弯路的现象出现,确保设计任务的完成。为了达到课程设计训练的目的,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内容,但无论选取什么样的题目,采取哪些措施,教师的指导是离不开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向教学要质量,向时间要速度,在设计指导上,归根结底是向指导教师要水平。

猜你喜欢

教是为了不教课程设计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教是为了不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下的幼儿园礼乐情境教学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