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下的幼儿园礼乐情境教学
2015-09-10蔡海芳
蔡海芳
摘 要:在叶圣陶教育理念的“教为不教”的指引下,其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地托出和授予,而在于相机启迪和诱导,使学生进入一种自己寻究、辨析和历练的境界,辩证地阐明“教”与“学”的关系,并在教育的领域内得以实施其具体方法,达到“教”与“学”应有的境界,如同牵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的意念,培养幼儿的礼仪生成,使幼儿在成长启蒙阶段即接受文明礼仪和音乐乐感的熏陶,在以叶圣陶的“教为不教”理念下,采用音乐、礼仪、舞蹈、游戏等不同礼乐教学形式,实现幼儿礼仪、音乐方面的生成教育。
关键词:“教为不教”;礼仪;情境教学;幼儿园
在引入叶圣陶“教为不教”的现代核心理念和至理名言鞭策下,为了让这一核心理念融入我们的教育,需要从幼儿的启蒙教育抓起,从最基本的学礼开始,这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中,社交礼仪的培养尤为首要。我们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思想,在幼儿日常活动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揣摩幼儿的心理变化,思考如何拨动幼儿敏感的心弦,如何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由扶到放,实现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授之以渔”,通过幼儿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学和融合,达到通往“不教”之境的人格及品性生成路径。
一、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思想阐释
在叶圣陶毕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思考与感悟浓缩了这句至理名言,他指出“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些观点辩证地阐述了其理论精髓。
首先,体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教师“教”的行为要与学生“学”的行为相呼应,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生的“学”而定的,本实质内涵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先教“需要教的”,然后,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路径,从而摸索出、得出自己学习的路径,进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我们要注意区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和“不教”之间的不同,正确地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其次,在这个核心理念中,还涵盖了学习与人的发展内涵。学习的过程使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经验的历练中出现相对持久的变化,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一个身心素质不断成长与完善的过程,那么,这种个体的成长与素质的发展正是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基本立足点,在这个立足点之下,“教”的行为目的即是促进学生个体的“自能”化学习,即使学生个体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而具备了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形成又促成了个体的素质发展,成为其终身的学习体系。
二、幼儿园礼乐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日常的幼儿行为礼仪表现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礼乐教育的缺失。如,幼儿之间在无意识的过错行为中,不愿主动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争抢玩具时,不懂得协商与礼让,以争强和好斗为制胜的法宝;还有的幼儿不懂得孝敬与礼让,在享乐的时候不愿意将自己喜爱的食物或物品让给长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不懂得尊老和孝敬。而在幼儿教师的层面,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礼乐教育即纯粹地讲文明、懂礼貌,缺乏深刻的认知与实践;部分教师不擅长应用礼乐的核心理论进行教学,而仅仅用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行宣讲,体现出无规范化、无系统的幼儿礼乐教育观。因而,幼儿礼乐教育尤为重要,其受到下面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之中,有一些败坏风气、道德沦丧的不良习气,导致许多人对社会道德的缺失、滑坡现象颇感缺憾,引起多人热议。另外,家庭环境的礼仪现象也让人颇为失望,许多家长不知如何在幼儿面前保持涵养,不知道在幼儿面前进行避忌,以为幼儿还小,还不懂事,其实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敏感的眼睛所感知,其不良行为习惯让幼儿心灵受到蒙蔽,使幼儿于无形中加以模仿与运用,影响了幼儿礼仪素养的形成。
2.幼儿教学在礼乐教育的缺失
首先,我们的幼儿园没有开设特定的礼仪素养培育课程,也没有幼儿礼仪课本,因而,幼儿园的礼乐教育从其内部制度和模式上便缺乏创建,这也导致许多幼儿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日常幼儿活动中的礼仪说教,体现出表面的、沦于形式的礼仪教学,对幼儿仅仅进行了最初的礼仪培养,而缺乏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引导。
三、幼儿园内的幼儿礼乐教育的不同路径探讨
1.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礼仪教育渗透
我们在幼儿园礼仪教育过程中,要将这种礼仪教育渗透入幼儿的每日生活环节,引导幼儿生活中的礼仪培养,让幼儿在每日的成长中筑就健康人格。
首先,要使礼仪成为幼儿生活化的内容,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幼儿日常生活的情节当中,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游戏与活动,都要渗透入礼仪教育的内容,使幼儿在日常的就餐、睡眠和洗漱生活状态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教师要寻找每日生活中的契机,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各方面做起,例如,晨间的幼儿入园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地迎接幼儿,欢迎小朋友的到来,并引导幼儿回应教师的热情,向老师问好,传递和表达关切之情;在幼儿进食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幼儿建立清洁及卫生的概念,养成杂物垃圾入桶的卫生习惯。
其次,培养幼儿遵守校园规则的礼仪内容。在幼儿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由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校园成长历程,因而,让幼儿在校园的环境中逐渐适应,养成校园规则的礼仪学习活动,这有助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脱离家庭,进入校园生活,为以后的小学入学奠定校园规则理念及相应的礼仪基础。例如,教师要培养幼儿在每日的入园之时,指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歌》;还有,在校园集体的活动之时,指导幼儿掌握和了解集体活动中的展示礼仪:领队儿童的礼仪姿态展示、每个幼儿遵守老师口令的礼仪展示等。
2.幼儿舞蹈活动教学中的礼仪培养
在幼儿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适宜的礼仪元素以舞蹈动作的方式与练习,达成礼仪的渗透与融入,通过幼儿舞蹈的动作模仿、情感输入及角色演绎等方面,培养幼儿的礼仪素养。例如,简单易学、优美流畅的“礼仪操”,其不具有华丽绚烂的包装,也不注重服装及服饰的装潢效果,而是将日常行为中的站、行、鞠躬、握手、着装、拥抱等动作进行流畅的衔接,展示出标准的礼仪风范,幼儿在这套优美自然、动作连贯的舞蹈动作中,不但学习了舞蹈中的身形训练,而且不自觉地收到了水到渠成的礼仪效果。
3.幼儿情境角色扮演的礼仪培养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化的情景环节是幼儿最喜爱和擅长的活动,教师要通过对情境的设计、人物角色的扮演,实现幼儿想象和模仿行为下的礼仪教学,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享受,感知到不同情境下的社交礼仪。教师可以创设实际场景的模拟化情境游戏,如:“娃娃家”“医院里医生与护士的工作”“超市购物”等情境表演。在“娃娃家”的模拟情境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家中的主人,选取几名幼儿作为客人,具体场景如下:几名幼儿敲门,家中的幼儿主人迎接客人,客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主人要进行应对。在这个模拟“娃娃家”的场景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客人首先要轻重适度地敲门,不能大声喊和用脚踢;然后,指导幼儿主人进行礼貌而热情的迎接,并招呼客人“请坐,我给你们泡茶。”其时,客人不能在主人家中四处翻箱倒柜,要指导幼儿客人进行礼貌的询问:“你家里有好看的故事书吗?能不能让我看一下?”或者有不同的幼儿也可以提出“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吗?可以一起玩吗?”在经过主人的允许下,才能进行翻阅。又如,在医院和超市的模拟公共场所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在情景活动中遵循社交礼仪,懂得公共秩序与公共场合的基本规范礼仪,如:按顺序排队等候、不随意扔丢东西、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等,使幼儿在各式各类的情景模拟扮演中,习得不同的社交礼仪,模仿规范、秩序的礼仪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外出活动之时,指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场景,用实践中生动而真实的礼仪感受回忆自己在模拟场景中的不同细节,不断增设情境礼仪内涵,拓宽自身对礼仪内容的理解与学习。
4.阅读和故事的礼仪感染
阅读与儿歌的形式优美而动听,其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特色以及富有儿童情趣的特色内容,都能引发幼儿的心灵共鸣与互动。教师也可以阅读文学作品中的礼仪内容,向幼儿诵读,例如,幼儿教育兴起的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都是中国礼仪最好的启蒙教材,其朗朗上口的经典传统语言文化对幼儿的文化传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同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幼儿儿歌形式,借助轻松愉悦的歌唱方式,让幼儿学唱“见老师,问声早;见同伴,问声好;告别时,说再见;向人家,借东西,说一声,谢谢你……”这种社交礼仪的培养,不但使校园环境清新宜人、轻松而愉悦,而且在艺术与文学的感染力,促进和丰富了幼儿的礼乐知识,有助于幼儿礼仪的形成。
俗语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幼儿时期的礼仪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及品性的培养,具有启蒙的重大意义,在校园环境的天地里,我们不但要依靠学校的教育和培育,而且要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共生力量,将校园里的礼仪知识与生活中的实践礼仪相融合,在多方的配合和支持下,运用经典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指导幼儿在游戏、情境、阅读与舞蹈的教学方式中养成每日必修的礼仪习惯,在获得礼仪体验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生活之中的自觉的礼仪学习,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二波.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当代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白雪.叶圣陶日记中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李淦.叶圣陶作文教学观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潘晓江.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J].考试周刊,2012(86).
[5]傅雅萍.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帮助幼儿自然习得文明礼仪[J].考试周刊,2013(24).
[6]黄丽娟.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策略的研究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7).
[7]周龙梅.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1(11).
[8]张兰香.浅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9]杨佩芬.幼儿文明礼仪的形成和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04).
[10]高霞,张晓晖.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J].学园,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