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批改,学生主沉浮

2015-09-10刘小平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作文评改

刘小平

摘 要: 写作时绝不能忽视修改这个环节。作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互改为主、教师集体点评为辅的尝试,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现状及高中年级学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高中作文评改的三种模式:一是教师示范批改模式,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三是学生自主评改模式。

关键词: 作文评改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评 教师批改

常言道: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传统作文评改使广大语文教师负担沉重,要求教师“精批细改、全批全改”,然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作文评改应打破常规。近年来,笔者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先决条件。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日臻完美,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譬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鲁迅先生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写作中,绝不能忽视修改这个环节。

二、指导三种模式,提高批改能力

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现状及高中年级学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高中作文评改的三种模式:一是教师示范批改模式,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三是学生自主评改模式。其中以第二种为主。

1.教师示范批改作文

初次批改作文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往往不能看出作文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首先,请优等作文的学生谈写作经验和技巧;接着,全班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并各派代表交流发言小组意见;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最后整理出修改稿。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拿出修改学生作文批改的示范,打印好,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按照示例对作文进行批改,有了范文的榜样作用,学生批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

经过第一种模式指导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教师可以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教师不再挑选样本,而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第一,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每组选出一两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第二,选择优秀作文从十个标准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这里,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作文互批法做了一些修改后,提出十个标准,当然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文体稍作调整。每个标准10分,总计100分。每篇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学生打草稿前就让他们明确,加强针对性训练。前四个标准各种文体都适用,主要是:“卷面是否整洁”(酌情扣分);“有无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标点符号有无错误”(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有无病句”(错一句扣1分,扣完为止)。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之所以列入评分标准,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作文基本要求,同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余六条则应根据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和每个单元的具体作文训练要求确定。以记叙文为例,大致可以从“中心是否集中”;“选材是否典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是否以记叙为主”;“构思有无新意”等方面拟出标准,学生酌情扣分。通过标准的拟定,学生一开始就减少了写作的盲目性,互相批改能进一步加深对作文要求的了解,从而明确努力方向。这里老师们可能会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样放手让他们批改,能批得好吗?确实,起初不能完全放手,可让学生先批前面比较简单的几方面,并且强调每一个标准通过小组“流水作业”进行批改,目的是提高准确性,也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譬如“错别字”修改,如果单人批阅,难免会出现查找不全或修改错误等情况,导致评分不准,失去意义。学生学会基本文句修改以后,教师再逐渐增加批改项目,但要加强指导,也可先做示范,便于学生学到批改方法。或将学生批改后的作文当堂点评,与学生共同探讨评分尺度的把握。

第三,掌握常用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从《作文评点报》上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评改作文。

第四,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第五,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批点评,多就少改。批语要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指点迷津。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般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总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每次批改需有重点,不需全面开花?(教师在这方面要做具体提醒)如该次训练目标突出的重点可以是结构安排,可以是记叙顺序,也可以是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三是因文指导,有的放矢。批改要结合学生实际,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指导学生选择中心材料,并逐步使之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有些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需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都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有所得。

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指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组成小组研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度不高的缺点。主体作用就是将评价权基本交给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从写作理论上给学生以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

试验表明学生互评作文具有如下优势:(1)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2)扩大学生阅读面;(3)起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作用;(4)解放教师,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写作。在学生互评时注意一点,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

3.以学生自主评改的模式

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自批自改。教师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予奖励。同时教育学生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地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三、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评改热情

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教室墙壁的空白处利用起来,开辟为“成长记录”栏:全班学生每人一个夹子,按学号依顺序排列,待作文“补救训练”环节结束后,将所有学生作文收上来,快速浏览一遍,根据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结合学生每次作文完成情况,选一些完成得好或较好的文章张贴悬挂,让学生相互传阅。使学生在评改中的付出得到回报,尽量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同时让学生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起到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评改能力的作用。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如此,作文修改亦然。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训练意识,不断探索指导学生评改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真正受益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摘要).

[2]魏书生文选一.

猜你喜欢

作文评改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作文评改初探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探究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模式初探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别在孩子的习作园地里精耕细作
中职语文自主合作式的作文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