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图类试题解题方法探讨
2015-09-10陈静
陈静
摘 要: “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学科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在各种形式的地理分布图中准确地描述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学生的薄弱之处。本文主要以近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及模拟题为例,系统归纳点状、线状、面状三类地理分布图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 地理分布图 空间分布 描述角度
一、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高考地理试题仍然侧重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考查,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与规律”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描述类试题更是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所谓描述事物是指用准确简练的地理学科语言描述、概括、归纳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形态(状态)特征的定性描述,如描述区域的气候特征、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地形地势特征、农业生产特征等;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表述,即从位置和数值两个角度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如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城市的区位特点等。在高考中,定量描述常以点状、线状、面状分布图的形式出现,以考察与分布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如何在这些分布图中描述出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呢?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什么?有哪些科学简练的描述语言呢?下面以近些年来的高考真题及模拟题为例,系统归纳三类地理分布图的答题技巧。
二、各类分布图的答题技巧与典例解析
1.点状分布图的答题技巧。点状分布图通常以某一小比例尺区域图为背景图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如城市、矿产、景点等的空间分布。
如(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解题思路:这类试题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分布的方位等角度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在图中由“点的疏密”可以看出西部的城市分布相对比较密集;由“点的分布方位”可以看出城市主要沿着铁路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由“点的大小”可以看出西部城市的等级较高。
方法归纳:在描述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要把握以下三个方向:①总体概况:分布是否均衡。②相对分布状况:密集区、稀疏区、最集中区、最稀少区。③分布位置的趋向性,如沿河谷、沿交通线分布等。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2.线状分布图的答题技巧。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如线的延伸方向、线的弯曲、线的疏密等)表示等值线、交通线、河流、山脉、海岸线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对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分两种情况:
(1)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通常考查某一条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如下图为7月份美国本土24℃等温线分布图。描述图中24℃等温线的走向,并简述西部沿海地区等温线走向的原因。
解题思路:该图由于只有一条等温线,因此一般不需要描述其数量属性,只需要描述该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即分布特点。但是这条线一般都不呈直线状态,如上图的24℃等温线,在美国本土中部与西部的走向不同,而且在东部与西部山区也发生一定的弯曲。所以在答题时应分段描述。
方法归纳:描述该类线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把握两个方向:①总体走向: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与纬线平行、与海岸线平行、与山脉走向平行等。②局部分布: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分段描述其走向及特殊的弯曲变形。
答案:(1)走向:西部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呈南北走向,中部平原大致与纬线平行,东部和西部山区向南凸出。(原因:南部沿岸受寒流影响,多雾天气,日照不强,北部受暖流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受沿岸山脉影响)。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如一组等值线的分布。
如(2014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下图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
解题思路:这类试题是由多条等值线组成,图中的等值线不仅数值大小不同,而且空间分布不均匀,所以分析时既要考虑位置属性,又要考虑数量属性。如上图,先从整体上把握数值较大的区域及数值的空间递变规律,再从局部找到极值出现的区域。
方法归纳:描述时要把握五个方面:①看总体走向。②看数值范围与变化趋势:图中数值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围之内,数值向什么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③看疏密状况: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幅度的大小。④看线条的凸凹弯曲: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⑤看局部闭合:等值线的闭合可以反映极值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答案:(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北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
3.面状分布图的答题技巧。面状分布图一般采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图,主要描述的是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各种类型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如(2009浙江卷)读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类试题我们要观察面积、所在的方位及空间分布范围。如上图,河流的输沙量可以反映水土流失的程度。从面积和集中分布的程度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二阶梯上,东南的一些低山丘陵地带也有零星的分布。
方法归纳:这种类型分布图描述时应把握以下角度:①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②分布方位:即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如分布在什么方位、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纬度范围等。③看面积的大小:分析极值的分布,什么地方最集中。④看形状、宽窄及延伸方向,如沿什么方向呈什么形状分布。
答案: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每种地理分布图都各有答题思路与描述语言。学生除了要准确掌握以上答题模板外,在解题时还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审题——穷尽文字、图表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这是解题的前提。要认真审题、推敲文字,细致全面地读图(包括图例、注记、指向标等地图要素),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明确是哪一块背景区域,区分是哪一类地理分布图,要描述的是什么地理事物等。
2.联想——将地理问题与地理原理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是解题的核心。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确描述和阐述事物的关键。首先要从材料中先明确要描述的地理事物,再回归课本,联想该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规律、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地理因素,最后再总结规律,明确描述的思路。
3.表述——语言要规范、全面、简洁。这是得分的关键。把分析、思考的过程最后用言简意赅的专业语言陈述出来。俗话说:“会说话者得高分”。描述时要做到要点全面,表述完整;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语言科学规范,尽量用学科专业术语、课本中语言或典型考题参考答案用语等。
总之要做到“看图说话”。答题时要熟练掌握这些答题模板,但不能墨守成规,死记硬背,因题而异,突出重点。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合肥:黄山书社,2014.1.
[2]天利全国高考命题研究中心编.2010—2014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详解.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