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古诗中的十二个常用概念
2015-09-10王凤梅
王凤梅
古诗词鉴赏题型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所以各校都将其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投入很大精力,考生积累大量专用术语和鉴赏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概念辨析不准确,导致丢掉该得的分数,影响高考诗歌鉴赏分数。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总结出学生在答题时经常使用的十二个高频鉴赏概念,加以区别,希望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提高该题型的得分率。
1.区分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是动用听觉描写寂静,而以动衬静用视觉描写寂静。如: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用看到鹭鸟下水和听到深处鸣蛙,描写环境的寂静。作者分别运用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表现夏日池塘幽静的氛围,可谓独具匠心。又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把这两种表现手法,发挥到极致。而《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则侧重于以动衬静,通过飘落的桂花,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2.区分隐居生活和田园生活
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对思想内容方面的把握,有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就是隐居生活和田园生活。表面上看有相同点,但是在阅卷的评分标准上,却有严格的限制,隐士和隐居生活有关,诗中会出现渔父和樵夫等人物。例如:张耒《夏日》:“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首诗中出现人物是樵夫和渔父,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诗中出现的人物是农夫形象,由此可以断定表达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3.区分对比和衬托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衬托就是反衬。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加以比照,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的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4.区分意境与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区别有两点:一是意象小,意境大,一首诗中由多个意象组成一个意境;二是意象通常以名词形式出现,意境通常是形容词。例如《登高》中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意境。正如一首诗很好,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
5.区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景在情之先。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思想感情。例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作者通过描写雨、城头、黄鹂、戍楼四个景物,为后边抒情服务,再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作者追求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如杜甫那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春望》中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中“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作者将自己的悲情融入花中,情景交融,景中有情。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6.区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各有独特作用,但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有些考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借景抒情指,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写景的目的就是抒情,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种类繁多、思想深刻、构思巧妙。只有明确常见概念,才能提高鉴赏能力,真正领悟它的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