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2015-09-10郝伟霞
郝伟霞
摘 要: 一个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节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本文结合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和抒情导入等导入方式具有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导入方法 教学效果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最初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等多方面的作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上课之前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的优缺点。
一、故事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导入新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和童话有关的故事。所以教师教授一节课前可以先把课文中故事的精彩部分叙述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自己去吧》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鸭妈妈生了一群鸭子,这些鸭子一天天长大了,它们都喜欢围绕在妈妈身边,不敢离开妈妈到别的地方去玩。有一天,一只小鸭听别的小伙伴们说小溪边的风景非常漂亮,就想让妈妈带它去游泳。鸭妈妈会不会带它去游泳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自己去吧》。”
这种导入方式符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种导入方式特别适合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半截蜡烛》等。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导入的故事和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让学生听完故事不知所云。
二、情境导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心理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他们自学方法[1]。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体裁各种各样,既有生动的叙事描写,又有优美的景物描写。语文教学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创设个雪后天晴的场景,各种小动物都跑出来玩耍。遍地雪白的场景是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而且都非常喜欢的画面。当小朋友走过雪地,雪地上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小动物们走过之后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动画片,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雪地中的其他动物的脚印展开想象,对课文学习进行进一步拓展。
这种导入方法的使用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提供更直观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种方式更适合需要丰富学生直观表象的课文,如描写景物的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次比一次又进步》等。使用情境导入时要注意情境的设置突出课文主题,弱化无关因素,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抓住事物的关键。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问题是引发人们思考的导火索。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发对课文内容思考的问题[2]。如在《陶罐和铁罐》一文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说是陶罐更结实耐用还是铁罐更结实耐用?我们为什么要制造出两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呢?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而且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想,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适合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课文类型,比如:《狐假虎威》、《彩色的翅膀》等。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能反映课文的主体思想,不能偏离课文中心。
四、抒情导入,由情及文向学生展示课文中心
是否具有情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抒发作者情感的文章,有的课文的情感表达直截了当,有的课文的情感表达则含蓄内敛。我们在对学生教学之前可以采用抒情导入方式为学生的课文学习奠定感情基调。比如,在《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的妈妈每天都为我们做哪些事情?除了辛苦挣钱外,还要洗衣、做饭、整理屋子,她们为一个家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作为她们的子女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一起看看哪个儿子的行为更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目标,最适合具有鲜明情感教学目标的文章,比如:《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使用这种导入方式时要注意导入语言简练,情感渲染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参考文献:
[1]牛震香.如何使课堂导入具有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2]冉飞.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J].魅力中国,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