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素质

2015-09-10王生亮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

王生亮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语文教师用语要准确规范、精练严密、优美风趣,课堂用语过渡要自然,善于赏识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用提问语、评价语、应变语和体态语言,简明扼要地用结语。语文教师要注重语言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语言修养,储备知识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言艺术素质 语言修养

语言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不仅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体系,而且是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体系,所以语言艺术对语文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一、教学质量受到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影响

影响语文课程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语文教师的语言水平。水平高的教师语言深入浅出、内容明晰、声情并茂、意高旨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教学语言如果有艺术魅力,学生乐于接受,学习兴趣就浓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等。

二、语文教师要用准确规范、精练严密的语言

准确,是要求无一差错;严密,是要求无一疏漏。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用语准确,如果语言不准确,就不具有科学性。语言不准确的具体表现是用语不当、解释错误、词不达意等。教师要做到用语得体、准确严密、措词适度、合乎规范,标准化,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标准化是指语音和遣词造句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则。语文课堂用语最大的忌讳就是讲话前言不搭后语、不完整、滥用口语、爱说方言、语病迭出、粗制滥造等。所以,语文教师教学时必须用语准确、规范、科学、健康。语言严密主要是指分析和阐述问题时要有分寸、有尺度,善于区别分析复杂的问题,周全审慎,言简意赅,击中要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语文教师要用优美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语文教师要精心斟酌讲课用语,求善求美,妙趣横生,力争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这样学生既能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又能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运用课前导语时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亦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其作用是把学习欲望和学生的兴趣引入预定的轨道,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讲五秒钟如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就可以强化。

四、语文教师课堂用语过渡自然,善于赏识激励学生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相当于一个掌舵人,引领着学生,深入课文中感受内容,体会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环环紧扣,巧妙过渡,衔接自然,不经意间,使学生步入另一个境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衔接语的运用,如果衔接语得当,就能使课堂内容前后贯通、浑然一体,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会把学生自然地带入语言情境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他们要有赏识的心态,善于用赞赏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如火炬,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因此,教师的肯定性、激励性的用语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前。

五、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用提问语

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使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印象。提问要有计划性,课堂上所提问的切入角度要提几个问题都要经过课前精心的构思,既要突出主要问题,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语要难易适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正确地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过浅,做无用功;亦不可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茫然无措。提问要有启发性,多用启发语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提问方式要灵活,如旁敲侧击法、类比对照法、形散神聚法、层层递进法等。

六、语文教师要巧用评价语和应变语

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业、行为时使用的语言、文字。教师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自觉地、主动地努力学习,以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师在教学形势变化时使用的教学语言称为应变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语言,有效驾驭课堂,敏锐的应变能力可以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指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美具有打动学生的诱人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妨将自己镶进每一篇文学作品中,扮演作品的主人公,用作品主人公是姿态教学,如教吴伯萧的《猎户》就应扮演成一位历经风霜,善射勇猛,说话简短有力的打豹英雄的角色;教魏巍的《走出书斋》可以扮演一位从学者到革命者的角色,展示他作为学者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形象,表现他作为革命者时“走出书斋,投身革命,义无反顾”的革命者形象。这样教师就能以动人的表演展示作品动人的形象、动人的情节,打动学生,牵引学生,使学生在你的导演和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体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恰当优美的手势、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

八、语文教学要简明扼要地用结语

总结一堂课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结语,主要是用来理清教学思路,巩固强化课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教学结语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切忌简单重复,语言乏味,没有新意,运用发散联想式、点睛深化式和读写畅想式等教学结语,需要教师切实把握知识体系和教学对象特点,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高度概括能力,这样学生才记忆深刻,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要使语文课声情并茂,魅力无穷,语文教师就要注重语言素质的培养,在语言艺术上下苦工夫,不断提高语言修养,储备知识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明虎.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中学版),2009,10:15-16.

[2]佟星星.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科教创新,2010,06:32-33.

[3]彭仕金.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素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22-23.

[4]赵勇梅.巧用妙语 展现魅力——浅谈当代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25-26.

[5]岳素云.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1:24-25.

[6]潘憬超.语文老师的语言艺术[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6:57-58.

[7]田广川.教师的语言艺术让语文课堂亮起来[J].时代青年:教育,2012,09:55-56.

[8]吴吉兰.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2:44-45.

[9]傅国钢,赵玉萍.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素质及培养[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01:23-24.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多一点素质教育 少一点功利色彩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探析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