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辩证统一的四个维度

2015-09-10李俊平茌良计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俊平 茌良计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是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具体体现为四个维度的统一:客观条件上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创立主体上个人主要作用和集体智慧结晶的统一,这两者又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统一;发展过程上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理论内容上多样性和一元性的统一,这两者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辩证统一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以来历史发展的理论表达,是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逻辑显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进程本身是辩证的,这一辩证特性根源于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个人主要作用和集体智慧结晶的统一,发展过程上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理论内容上体现了内容多样性和指导思想一元性的统一。

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我们既要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时的历史背景,也要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时代背景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根据历史任务的不同,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阶段为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看似独立,实际上是统一的不间断的历史实践过程。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之所以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同样和这个历史背景密不可分。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左右着中国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方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世界局势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因此,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不单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没有外国思想的传入,没有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同理,没有中国自身的历史社会变迁,没有向西方的借鉴,改革开放就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绝非今天的样子。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动与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相互作用,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关门搞建设无疑是作茧自缚。如果走这样的发展道路,中国将越来越脱离世界,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无从谈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体现了民族性的鲜明特点。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①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先是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和中国本土文化创立了带有新的特点即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老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著作里面找不到,同时也发展了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取得突破的理论,从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既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进行过渡的社会,这些创新也是结合中国的民族特色而形成的新理论。

因此,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体现了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离不开国际性,国际性也离不开民族性。

个人主要作用和集体智慧结晶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以他们个人名义命名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是合适的。这一点和马克思主义的名称由来异曲同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共同创立的却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对于这一点,恩格斯说:“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②

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有不少概念或命题是其他人共产党人最先提出的,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最早是蔡和森提出来的③;“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则是陈独秀提出来的④。这些观点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养料。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部分,张闻天的探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940年1月5日,张闻天在《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的报告中已经提出中华民族新文化“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四个重要特征。⑤几天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文中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最终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个主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云同志提出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⑥,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关于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一个体现,也为以后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了理论先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1961年6月,毛泽东首次谈及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他说台湾回归祖国后,“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⑦1963年,周总理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1981年国庆节,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提出“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后来被称为“叶九条”,是“一国两制”构想日趋成型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在1982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⑧因此,“一国两制”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即继承来第一代领导人的思想,也集中了和邓小平同时代人的智慧。

毛泽东本人也认为毛泽东思想“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这不仅体现了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所在。后来产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实践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整体。这个过程在历史上形成了两个阶段即毛泽东思想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而后者又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邓小平理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和科学发展观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在新的国内和国际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及实际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至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些新的观点和思想被吸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经历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阶段,体现了理论发展的阶段性;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阶段的内部同样也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等几个阶段,同样体现了理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对于毛泽东思想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毛泽东都有相应的标志性著作与之对应。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中国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矛盾论》、《实践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建国之后,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想和观点,它们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阶段是统一的整体,这一整体性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两个理论成果在历史实践中密切地融合在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是毛泽东思想,但却非毛泽东思想全部。”⑨这个理论体系的三个子系统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也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不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整体之中,而且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理论既是一个更具包含性的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较小理论体系的整体,简言之既是整体又是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这样,既是整体又是部分,这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特征也体现了质和量的统一、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既有的理论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一些变化并孕育新的理论,这一量化积累到(下转256页)( 上接203页)一定程度会导致新理论破茧而出,这就是质变。就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阶段,几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历史演进过程,从更广的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一个部分,同样体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统一。

多样性和一元性的统一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历史发展的实践角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逐步实现中国化的演进过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从理论内容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产生了与之相应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阶段反映了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从而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跨度较长,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等六个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如何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找到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它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逐步实现国家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国际国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各方面的考验,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党的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了有关实现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产生特点鲜明而又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一根思想红线贯穿始终,这根红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阶段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普照光”。这一思想红线又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其内涵相当丰富。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思想路线相同,即无论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阶级立场相同即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所在。第三,领导力量相同。不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第四,实践主体相同。不仅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单枪匹马进行革命和建设,而且也说服群众一起参加。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事业。第五,实践基础相同,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国情,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阶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体现了理论形态的多样性和指导思想一元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多样性中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元性,而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又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即“一”蕴含着“多”,“多”又分享了“一”,这一事实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逻辑之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个人突出作用和集体智慧结晶的统一、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以及多样性和一元性的统一;前两者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而后两者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归根到底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作者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6页。

③李曙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④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前锋》,1923年第2期。

⑤《张闻天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8~39页。

⑥《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页。

⑦《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469页。

⑧《邓小平年谱(1975-1997 )》(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97页。

⑨徐奉臻:“三十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

责编/张蕾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