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深化改革国培省培实施工作

2015-09-10张大伟

教师·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培研修培训

对于教师培训工作而言,201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的起始之年;是完成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奠基之年;也是总结第一期“国培计划”、启动第二期“国培计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所以,2015年的培训管理者高研班比往年承载了更多、更重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一起来研讨新形势下的教师培训工作。

一、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湖南省抢抓国培机遇,有效推动了教师队伍现代化

回顾过去五年的国培省培工作,湖南省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201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转移支付给湖南省3.6亿元培训专项经费,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院校(机构)、基地校(园)协同实施,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32万人次,培养了大批省市县骨干教师,有效推动了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并初步构建了教师培训新体系,建立并完善了教师培训管理新机制,创新了教师培训实施新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这五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8900多万元培训专项经费,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3万多人次。

1. 培养了省市县骨干教师梯队,有效推动了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着力构建省市县骨干教师梯队。2014年,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正式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十百千万”工程,即培养十名左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百名在全省较有影响力,千名在市州内较有影响力,万名在县域内较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者梯队。并设置了“未来教育家”“青年精英教师”“高中英才校长”“高中骨干教师”等高端研修项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著名师范院校,采用灵活而富有个性的方式,对330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正进行系统的专业培养培训,这些学员和今后的高端研修项目学员,将成为湖南省名师名校长工程“十、百”的核心骨干。同时,从2010年至2014年,通过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全省培养了8900名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这些学员加上今后的置换脱产研修学员,将成为万名在县域内较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的候选人。前五年培养的省市县骨干教师梯队,为湖南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十百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引领、促进了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了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

国培省培的实施,培训了一大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国培省培不仅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和培训者,而且有效推动了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五年来,国培省培坚持以农村教师为主体,78%以上的学员为农村教师,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难得的高端培训机会,有效推动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2. 初步构建了与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培训新体系

通过五年的项目实施,湖南省初步构建了以师范类高等院校为龙头,以综合类高等院校为补充,以优质中小学实践基地为基础,以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全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培训新体系。

高校是国培省培实施的龙头。五年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所高水平院校(机构)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等8家远程机构承担了湖南省的国培省培项目,示范引领了湖南省教师培训工作;省内21家院校(机构)承担了项目,初步形成了师范院校为主体、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基地。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国培省培项目的实施,使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显著提升了湖南省职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能力与水平。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省培实施的基础。从2013年开始,我们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了三批共397所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或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实施任务,或与院校(机构)协同实施“影子教师”实践培训和观摩考察。先后有48所基地校(园)独立承办了国培项目,102所基地校(园)承担了“影子教师”实践培训。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承担培训项目,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基地校(园)自身的发展。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省培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经过职能调整和转型后,日益成为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参与到国培省培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朝着转型发展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 建立并完善了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的培训管理新机制

在国培工作的推动下,湖南省教师培训管理新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

(1)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所有国培省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依法、依规、依程序评标,聘请教育部和省“国培计划”专家及优秀一线教师(教研员)担任评委,省教育厅教师处、财建处、纪检监察室和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全程参与和监督检查,确保了评审工作阳光、公正、透明。

(2)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評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了“学员现场测评+学员网络匿名测评+专家考评+第三方评价”的绩效评估模式,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即时效果、培训延时效果、学科(领域)专业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并完善了培训绩效公开制度,每年的绩效考评结果向市州教育局和院校(机构)通报,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实行绩效加分制度,子项目绩效排名大类项目前五名的单位,在该子项目竞标中享受4~20分的加分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绩效评估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不得申报下一年度的相应项目。

(3)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自2011年颁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后,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 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目前全省学分管理系统已登记教师培训学分人数占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 91.11%,2011—2014年实际完成360学时(学分)的人数占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78.03%。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可喜转变。近年来,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

4. 探索了符合项目特点、适应教师培训需求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新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置换脱产研修,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包括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网络研修贯穿始终,将理论性培训与实践性培训有机融合,实现了高校、基地校、远程机构多方优势互补、协同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将训前、训中、训后有机融为一体,显著扩大了培训的时空。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创造性实施“送培到县”,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采取“师德巡讲、同课异构、互动研讨、专家讲座”模式,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在教育部提出“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础上,湖南省创建了“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和“观摩—解读—研讨—实践—测评”五步式的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流程,充分体现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理念,深受参训教师和专家的好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湖南省国培省培实施工作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多次受到教育部、财政部的肯定与表扬,实施经验多次在教育部高研班上交流,重庆市、吉林省等多次组团来湘学习。当然,国培省培工作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周期性培训规划不够、培训针对性不强、教师参培自觉性不高、质量监控较为薄弱等方面,这些问题要在第二期“国培计划”中重点攻关和突破。

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深刻理解《支持计划》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支持计划》。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支持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支持计划》,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推出包括提高师德水平、拓展补充渠道、提高生活待遇、统一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倾斜、城乡教师流动、提升能力素质、建立荣誉制度等在内的多项关键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切身关怀,对提升乡村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对维护教育公平的坚强决心。大家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支持计划》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教师工作中全面落实《支持计划》,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湖南省教育均衡发展、加速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突出工作重点。

湖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从实际出发,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2015年6月15日,在教育部落实《支持计划》专题研究班上,湖南省作为四个发言省份之一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工委委员王建华同志作了题为“多措并举 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介绍。王建华同志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湖南省经验:

(1)全面实施地方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完整体系,基本形成了“一个目标”(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两级培养”(省、市财政分别提供培养经费)、“三种学制”(四年制本科、六年制本科、五年制专科)、“四类计划”(县来县去、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多层次、多学制、多种类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格局。免费师范生专业情意比较深,专业思想比较牢,专业素质比较高,深受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现实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

(2)切实构建实际、贴心的激励机制,让农村教师“留得住”。一是出台了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专项生活补助政策,在武陵山和罗霄山脉片区43个县,按照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偏远程度等因素,对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含初级)的在编在岗教师,分别发放每月700、500、300元的人才津贴。除湘西州各县(市、区)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外,其余片区县(市、区)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补助60%,县(市、区)财政配套40%。2013—2014年,省级财政分别拨付2.8亿元、3.12亿元,用于武陵山、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人才津贴发放。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教职工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周转宿舍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从2014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将全省符合条件的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统筹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根据规划全省2014—2016年将新建农村教师公租房16.5万套。三是职称评审和特级教师评选向农村教师倾斜。2014年第九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中,在分配评选指标时,明确要求:一线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推荐申报总人数的80%,要求小学、幼儿园人数应不少于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0%,县城以下学校(含县城)推荐人数占有一定比例;评审时,制订了对各市州包括贫困地区推荐的遴选对象60%在本市州择优通过,另外40%再全省择优的办法。实施结果除个别市县外,贫困地区参评对象通过比例均达到了80%左右。

(3)强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让农村教师“教得好”。一是创造性开展适岗教师培训,共培训初中物理等10个学科适岗教师9166人。二是大力实施“送培到县”培训,3年覆盖105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6%。三是温情开展乡村“资深教师”培训,设置“資深教师”关爱培训项目,以提升职业幸福感为主题,将养心、养生、养教等课程相结合,对乡村小学(尤其是村小、教学点)50岁以上、从未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的教师进行关爱培训,2014年培训980人,2015年进一步扩大了培训规模。四是精心开展了乡村教师师德教育培训,组织了师德培训者高研班,在“送培到县”项目中设置了“师德巡讲”模块,挑选16名最优秀者组成4个巡回报告团,在全省13个市州20个县市区作了20场精彩报告,共有3万余名教师现场参加了报告会。

湖南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受到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福利待遇低,学校生源日趋匮乏,加之全省教育发展不均衡,局部地区依然存在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问题。同时湖南省是农业大省,乡村教师基数大,县城(不含城关镇和街道办事处)以下的农村学校教师达33.23万人,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58.86%;乡村教师比例超过50%的县市区83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8.03%。湖南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既有紧迫性,又有艰巨性。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贯彻落实《支持计划》精神,大家要将工作重心下移,聚焦乡村教师群体,定向施策,大力开展乡村教师“精准扶贫”,着力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为遏制乡村师资流失、阻止贫困代传,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以《支持计划》为引领,深化改革国培省培实施工作

落实《支持计划》,重在把准支持重点,包括乡村教师队伍的定编定岗、培养补充、交流轮岗、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五个方面,其中培训提高是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师“教得好”的关键措施。为此,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对“国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要求自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置换脱产、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在中央《支持计划》精神的引领下,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我们深化改革了国培省培实施工作。

(1)聚焦乡村教师。2015年5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院校(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教师调研,明确了乡村教师培训的薄弱环节,找准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了乡村教师培训需求。6—7月,我们以乡村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设置了国培省培项目,下达了市州、项目县培训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分配培训计划时,要把握一个基本标准:80%以上的国培省培培训计划要下达到县城以下的农村教师,优先满足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在教育部“国培计划”和“能力提升工程”高研班上强调:“国培计划”要进行全面改革,一律转向乡村教师,教育部在年底组织全国检查。

(2)推进培训综合改革创新。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湖南省遴选了以农村教师为主体的27个县市区为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并对项目县实行培训计划、项目、经费、管理、考核等在“国培计划”中单列,发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项目县,要强调三点:一是项目县建设要循序渐进。2015年项目县直接承办的项目不多,主要是“送教下乡”培训,每县400人、资金32万元,对于这个结果很多项目县有点失望。2015年是项目县启动之年,县里主要做好培训规划、培训团队组建、管理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省里主要为项目县培训好培训团队,2016、2017年我们将加大项目县投入力度。在安排培训计划时,湖南省没有完全执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将培训任务集中到项目县”的要求,主要考虑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和项目县的承受能力,不能让项目县变成培训的重灾区。二是项目县作为教师培训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一定要从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改革培训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整体推进区域教师培训工作等方面开展综合改革创新,每年至少开展一项改革试点,要为全省探索出教师培训的新路子。三是市州要加强对项目县的指导和管理。虽然项目县的培训计划、项目、经费等实现了单列,但项目县的培训指导和国培省培统筹管理还是市州的责任和义务,市州不能卸这个担子。

(3)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新体系。2015年,进一步强化了高等学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省级基地校(园)协同实施的力度,着力完善教师培训新体系。高等学校要树立“开门做培训”的观念,在整合校内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的合作机制,下半年省里启动高校基地遴选工作,从省内外国培省培项目承担机构中遴选10多所高校培训基地,作为国培省培实施的核心基地。项目县要有效利用高等学校和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等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县域资源,积极构建研训一体、理实一体的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建立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本次高研班我们邀请湖北省罗田县介绍常态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安排永州东安县介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案例和思考,同时,2015年下半年要启动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示范校遴选工作。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是国培省培实施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承担教师培训责任,但目前省级基地校(园)承办项目的积极性还不高,可能与优质学校竞争压力大、教师工作负担繁重、培训经费无法正常开支等有密切关系,今后要逐步建立省级基地校与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机制,采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基地校(园)”的项目承办模式,有效解决基地校(园)承办项目的瓶颈问题,大力开展实践性培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2015年将新增50所左右的省级基地校(园)。

(4)变革培训项目设置。2015年项目设置的亮点是:首先,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纳入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统筹实施,尽量少设独立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各项目的必修模块,且规定了最低课时量。这样,可以防止重复培训,减轻一线教师参训负担。其次,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将原来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三类项目调整为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五类项目,并统筹设计,发挥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大家要理解和把握项目设计的意图:在五类项目中,置换脱产研修是其他四类项目的基础,为其他项目培养培训团队。再次,2015年开设了106个名师工作坊,大力推进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促进教师学用结合。教师工作坊将是今后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方式,但大家还不太了解工作坊,我们特别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王红教授为大家介绍教师工作坊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最后,2015年国培省培继续设立了市州专项,新设县市区专项,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培训立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参与。

(5)优化培训管理机制。我们想重点推进两大机制建设,一是自主选学机制,除了“送培到县”示范性培训实现市州、县市区自选外,2015年重点推出学科网络研修自选,主要在乡村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进行试点,目前省里只给各地下达培训总计划数,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学科(领域)及人数,需要哪些学科就分配哪些学科的培训计划;参训教师也实行自选,想学哪些学科、哪些课程,就自主选择学科和课程资源。2015年的试点工程,2016年要扩大自主选学的范围。二是加强网络研修管理机制建设。当前,网络研修受到的质疑最多,大家反映教师网络学习挂网较为严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要通过优化管理机制来解决。要建立市州指导、县级统筹、以校为主的网络研修管理机制,要将网络研修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交给学校(幼儿园),要有参训教师所在的学校(园所)组建校级培训团队,对参训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要充分利用学校集体教研时间开展网络课程研修和网络校本研修,有效解决网络学习氛围不浓、部分教师挂网学习等问题。各市州、县市区要研究这一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如分配培训计划时,要有意识地集中分配到一些学校(园所),方便学校(园所)统一开展網络学习和管理。

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高效做好2015年国培省培实施工作

2015年的国培省培实施工作文件已下发,“国培计划”设立了五大类151个子项目,计划培训133800人,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81家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省培计划”设立了七大类51个子项目,计划培训17200人,由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2家院校(机构)承担。另教育部分配湖南省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试点县3个,示范性教师工作坊6个,培训主持人18名,学员1800名,示范性教师培训团队和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和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指标642名。项目实施时间紧迫、工作任务繁重、实施难度加大,大家要以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精神和作风,破解工作过程中的难题,做好年度国培省培实施工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整合优质资源,确保项目有序、顺利实施。项目县要成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重点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常态化研修,确保完成项目县工作任务。院校(机构)要妥善安排好培训时间,有效缓解工学矛盾,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集中研修环节原则上要在暑期完成。

(2)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承办院校(机构)、项目县要根据教师发展规律和教师培训特点,针对乡村学校规模小、校本研修难以开展、乡村教师工学矛盾和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难以持续等现实问题,创新立足课堂、以研课磨课和岗位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院校(机构)要一体化设计好集中研修、“影子教师”、名师工作坊、返岗实践、总结提升等环节,“影子教师”环节由院校(机构)从省级基地校(园)中选择协同实施学校(园所),该环节经费拨付给院校(机构),院校(机构)负责学员“影子教师”期间的食宿安排,并以70元/人/天的标准拨付指导教师费给基地校(园)。

(3)严格学员选派和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視参训学员选派工作,指定相关机构和专人负责,按照各项目培训对象条件要求和培训名额分配指标,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的方式选派参训学员。尤其是置换脱产研修学员,必须是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且要承担县级“送教下乡”、网络研修辅导等任务;教育部各个示范性项目的学员,要从湖南省2014年度高端研修项目学员、第九批特级教师、湖南省“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省级名师空间课堂主持人、承担国培项目培训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以及2014年之前在职在岗特级教师、市县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骨干教师中择优推荐。国培办要建立资质审查和学情通报制度,定期通报不符合条件学员和学员参训情况。

(4)加强培训过程监管评估。各承办院校(机构)、项目县要完善培训质量监控管理办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本地市州、县市区专项的监管,其管理工作情况将作为下一年度专项立项的重要依据。湖南省教育厅将利用院校(机构)、项目县、学员等资源,采取现场督导人员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各单位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监管评估,并完善培训绩效公开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县和培训机构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估排名靠后的项目县和承办院校(机构)实行末位淘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要求,项目县末位淘汰比例为10%左右,承办院校(机构)末位淘汰比例为20%左右。

(5)加强经费使用监管。2015年的国培省培经费即将下拨到位,各地、各单位要完善项目预决算,严格经费报销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勤俭节约,切实落实中央八项和省委九项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培训经费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确保专款专用。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规范经费使用,不能出问题;二是各地要积极支持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承办培训项目,及时将全部国培专项经费转拨至基地校(园),并支持其按规定使用培训经费,落实指导教师有关待遇。

(6)做好培训服务支持工作。项目县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原则上不安排师范生顶岗实习,乡村教师访名校的培训时间尽可能安排在上班教学时间,学员外出参训形成的岗位空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城镇教师下乡支教等多种方式统筹调剂安排。各地要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参训教师报销往返交通费。村小、教学点教师访名校的往返交通费,由市州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统筹安排。各地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培训期间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意识,堵塞安全漏洞。

(本文系张大伟处长在2015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略有修改)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

猜你喜欢

国培研修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