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问童心》再版感言

2015-09-10杨稼生

书屋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田田童心责任编辑

《叩问童心》再版,遵责任编辑李建平先生嘱咐,记述《叩问童心》与读者相伴十六年的生存状态。

1999年秋天,常红晓先生持大象出版社介绍信来到我家,代表大象出版社与我签订《叩问童心》出版合同。彼此很愉快,谈话也融洽,一会儿我便对他直呼其名,说,红晓,你第一次来舞钢,咱们到石漫滩水库边柳林去玩吧。

“丝丝长亭柳,翠拂行人肩”,我和红晓走进了丰子恺的画境,我们也成了画中人了。我问红晓,你喜欢《叩问童心》哪些篇目,他说,都喜欢!我问他喜欢它们什么?红晓微笑地看着我,却回答不出来。是这样啊,我说:“我们不喜欢的,都能说出来个一二三;而我们喜欢的,往往说不出来什么,那是靠感受的。《叩问童心》没有主题,随意记述一个事,一个画面;因为短,也就谈不上什么章法来。这是《论语》、《孟子》、《世说新语》对我的启发,写来便捷,省心省力。若事先定了一个主题,那是很累人的,出力也不讨好。”红晓点头,说:“要有心,必会有意。”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不平庸;它的反面是:写文章,你如果不是用心,而是用力堆砌词藻,那么,堆砌出来的还是词藻。话很投机,越说越长,从湖滨东端一直说到西端……

晚上,签了合同,书稿交给红晓。之后,打印,校对,直到书成,我没参加劳动。其间,红晓让我看清样,我回说:“不用了,你比我责任心更强。”责任校对张静燕,堪称“责任校对”,直到今天也没发现错讹,一本书无错别字,是一种富贵相。台湾的痖弦先生看到《叩问童心》,说:“大象就是大象!”

2000年7月,由同宾学长作序,《叩问童心》出版上市。有多少读者,无法知道。但关心下一代是人类的共性、社会的公德,因此,有多少读者,我们也能想到。北师大2004年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教材选取了《叩问童心·第一课》至今十一年了。

2000年到今天,十六年了,认识一本书,认识一个人,承岁月之绵长,所谓日久见人心也。

王文珺,周口电视台记者,读了《叩问童心》,急切地把新华书店的全部买回,分送亲友。其心理过程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受益,不忘他人。后来,她又趁出差把外地新华书店的《叩问童心》买回来,分送亲友。后来,她买不来了,就发生了复印《叩问童心》的事情。整本复印,分送亲友。直到今天,还有人复印《叩问童心》,就是上个月的事儿,平顶山学院赵焕亭先生得到一本《叩问童心》,给她的邻居复印一些,大家分享。

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处在逆反心理期的女儿看《叩问童心》,复印一些篇目,然后“不经意”地散落在女儿床头儿,案几,甚或卫生间。

有一位五岁女孩,叫“甜甜”,她妈妈经常晚上睡觉前给她读《叩问童心》,她就一直想见到那个书中的“田田”,更想见到写书的爷爷。妈妈几经周折带她来到了我家。小甜甜忽闪着大眼睛看看田田,说:“姐姐,我也叫甜甜。”又亲昵地扑进我怀里说:“爷爷,我是甜蜜的‘甜’,妈妈想让我甜甜蜜蜜。”两个田田一同忽闪着大眼睛笑了,我们也都忍不住孩子般的大笑。

十六年了,《叩问童心》依然被人关注,呈现出一种生命力。这是《叩问童心》受人心的滋养,成活了。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因此,每个《叩问童心》的读者,就也是《叩问童心》的作者。《叩问童心》的复制品,是复制者的个人心意。善良同根,善根绽放的花朵则是各具色彩,所以,复制品聚合人心,已与作者无关了。读者认知一本书产生的能量,是作者主观力量所不能逮及的,拨动心灵颤动的永远是读者。

众多读者酿出了《叩问童心》的新生命,成为《叩问童心》的第二世界。这就是《叩问童心》被复印再复印的原因。王文珺记不清复印了多少本了,她坚定地认为《叩问童心》会再版,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打字,排版,校对,整理好了“书稿”,等待有出版社接收,即令不成,也打算筹资印成简装本送给幼儿园。文珺和《叩问童心》成为一帧画图,紧贴人心。

2014年秋天,一个暖暖的午后,我接到大象出版社责任编辑李建平先生的电话,他说,《叩问童心》再版已列入计划。

2000年版《叩问童心》一文一图,出版时,田田九岁。如今,田田大学毕业了,学的还是美术专业,建平先生看了几幅田田的画作后,决定让田田自己插图。她的画尚稚嫩,但我们没有推辞。田田是主人公,长在读者心中了,她即使画得差一些,也是成长的一个印证,读者会接纳的。

1999年发现《叩问童心》者,大象也;2015年重印《叩问童心》者,大象也;此乃担当,再担当!

南丁主席为增订版《叩问童心》作跋《童心叩我》。

叩问童心,童心叩我,读者延续着《叩问童心》的生命。此刻,杨稼生携孙女田田向大象,向大象的责任编校,向南丁主席,向同宾先生,向为原版本作画的祁瞻先生,向所有的爸妈爷奶和校长老师,一一鞠躬。

文章暖人,人暖文章,读者把《叩问童心》暖成了生命,责任编辑是“接生人”,原报刊是“出生地”,始发日是“生日”。从“出生地”到“生日”可以明白文章的时代背景,即生态环境,平添了文章的鲜活史料色彩。刊发《叩问童心》的原报刊责任编辑,我们只知道有通信关系的:台湾地区的《中央日报》吴婉茹、张成华,《联合报》陈义芝,北美地区的《世界日报》田新彬、桂文亚。桂文亚来信最多,寄来几十本繁体字书。田田五年级考试成绩好还给田田寄来一百元压岁钱。大陆的曲令敏、张清平、李若、杨清莲、刘岸松、李传国、王秀真、王钢、王连明、宋哲、赵立功,这些知道名字的和不知道名字的与《叩问童心》有缘,幸遇了,不忘您!

田田少了点天真烂漫,不苟言笑,这可能是我对她的影响,我为之不安,总感到欠了田田点什么。难得田田在书尾写了《我的老师》,狠劲把爷爷调侃了一番,爷爷大乐,并感激,感激田田理解爷爷。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田田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总使我忧心。田田已经从家庭飞向社会了,我恳切拜托社会上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别见外,有《叩问童心》相呼唤、相应答,乃亲乃慈,管教田田,指导田田,该批评就批评,不使她泯为现代版的“仲永”。

(杨稼生著、杨田田绘:《叩问童心》(增订本),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田田童心责任编辑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脚踏实地
一鸣惊人
学无止境
童心绘天下
闭门思过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